正文 第1節 就業現狀(1 / 3)

內容提要

大學生是時代青春的象征,是天之驕子,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畢業、擇業、創業等,則是擺在他們麵前的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書針對現狀的企業情況,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幫助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是為自己的未來人生繪製理想的藍圖。

本章目標:

1.清楚我國就業現狀;

2.明確個人應如何正確應對就業現狀;

3.了解企業招聘現狀;

4.清楚企業招聘需求。

一、就業現狀掃描

(一)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

調查顯示,近幾年國內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舉例而言,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突破400萬,達到413萬人,比2005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其中,畢業研究生27萬人,比2005年增加35%;本科畢業生174萬人,比2005年增加16%;高職高專畢業生212萬人,比2005年增加26%。

(二)社會總體就業形勢嚴峻

專家提醒,如今社會總體就業形勢嚴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分析,總體形勢上,如今新增勞動人口幾乎達到峰值,使畢業生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

從需求情況看,如2006年,最多增加就業崗位800萬個左右,加上自然減員提供的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約1100萬個,而勞動力供給達1400萬人。市場容量不足。

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勞動者65%~80%在其中就業,但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1.25億人,中小企業有660萬個,中國13億人,中小企業700萬個。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大幅增長與國家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平衡。

(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對畢業生就業影響增大

畢業生就業與國內經濟發展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其中有兩大因素不容忽視,一是國家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的力度進一步增大,使得一些基礎建設、能源、鋼鐵、房地產、汽車、建材等行業供求關係發生變化,一些行業由投資過快增長、結構不合理引發的產能過剩將逐步顯現,一些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將受到遏製,這必將直接或間接影響這些行業及其關聯行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二是由於多種因素,人民幣升值和金融風險壓力增大。人民幣升值對紡織、服裝、製鞋、玩具、家電等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國內外對下一步人民幣彙率的走向仍心存疑慮,對今後的預期還不穩定。如果以上行業或單位受國家經濟政策影響用人出口不暢,則其接收畢業生就業必受影響。

(四)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問題突出

當前,大學生就業既有總量矛盾也有結構矛盾,但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結構矛盾是主要矛盾。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已經市場化,但大學的專業設置調整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製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高校擴招後,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係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發育,競爭程度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些年來,雖然加快高等教育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並且也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上看,這項工作還不盡如人意。不少學校缺乏改革和調整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往往不是麵向市場需求,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師資條件等。學校無特色、教育無特點、學生無特長導致長線更長,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培養出來的一些畢業生知識麵過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從學曆層次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和重點。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而一些“時髦專業”和文科專業就業出現困難。專業趨同現象和學校的知名度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就業壁壘重重,市場有待公平

目前的人事管理製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體製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限製。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解決不了大學生的派遣、落戶口、接檔案等問題而招不到人,這也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自己的身份喪失而望而卻步。2003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已經占60%。這中間的差距說明,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亟待暢通。當前,基層和西部地區需要大學生擔任公務員和教師,但如果大學生去工作,他的戶口和檔案將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動就會碰到製度性障礙。不少大學生還擔心,後代在落後地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到時送子女到大中城市上學,則要交納數量可觀的“借讀費”。在大中城市中,大學生創業的機會較多,成功的概率也較大。但沒有戶口就進行不了工商登記,也難獲得貸款的擔保支持。

(六)世界貿易摩擦波及畢業生就業

盡管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勢頭強勁,但一係列信號表明:中國外部貿易環境趨緊,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從國際形勢看,我國已進入國際貿易摩擦高發期,已連續9年位列反傾銷對象榜首,從加入WTO至今,國外共發起700多起針對或涉及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特別是紡織品配額取消後,全球已形成以美國為首的針對中國大陸紡織品的同盟,對我國產品的反傾銷已從發達國家擴大到發展中國家,產品從紡織品擴大到電子、五金和機電產品。國家某權威機構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長難以持續,預計不久將發生轉折性變化。這對我國經濟增長將產生重要影響,由此波及這些行業的就業,進而影響這些需求大戶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

二、個人該如何應對就業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