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理想的思考與現實的搗蛋(1 / 2)

在汾陽王府呆了兩天,郭暖與王氏拉家常談談,母子倆的事兒好像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偶然之間,郭母不經意提到了郭暖的未來就業的事。

“暖兒啊,想當年你父親十五六歲便入行伍從軍,在疆場上奮勇殺敵為國效力。至於你的一班兄長也是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武舉,或者科舉文試的途經,獲取了一官半職,如今在各地方任職當官,有了自己的事業。”

郭暖與王氏相坐與高堂,在夜裏秉燭夜談,透過搖曳的燭光,郭暖不由發覺隻是半月未見母親王氏,眼角悄然出現細細的魚尾紋,以及鬢發垂下了的幾縷銀絲。

郭母迎上郭暖的目光,慈祥的絮絮說道:

“時光不易蹉跎,生為男兒,總該年少立誌奮發拚搏,如今你也老大不小了,又有了妻室,該早日謀劃出一條路子才是。雖說你父親是一方大員,唉,但強脾氣的他從來是不徇私情的人,即使是他的兒子。憑借郭家顯赫的地位,在朝中要讓自家的子孫謀取一官半職,並不算困難。”

“孩兒知道,父親隻是希願自己的兒子去獨立成長,孩兒能體會他的一片苦心。"

郭暖點了點頭,理解了郭母話裏的一番涵義。

“曉得便好,娘親也就寬心了。”隨即王氏滿意地綻出一個微笑。

次日,郭暖在中庭打了一遍太極拳,舒展了一下身子骨,感覺渾身清爽了不少。對於前晚母親王氏與他的談話,郭暖回到自己寢室後一直放在心裏,也開始思考著未來的去路。

來到大唐也有一兩個月了,郭暖漸漸開始適應了大唐裏的古代生活。這是一個既開放又尚武的朝代,文化經濟繁榮,而且民風彪悍。

然而看似強大昌盛的唐帝國,曆盡安史之亂的折騰後,元氣大傷,以至於唐玄宗勵精圖治開辟的開元盛世,在短短二三十年毀之一旦。

唐帝國這艘巨無霸航母,表麵看上去威風凜凜,其實裏麵的結構確是機械老化,縫縫補補之後,勉強維持著它在驚濤駭浪的大海裏顛簸地航行,說不定哪天它就會遇到海嘯,颶風,或者是暗礁,一經打擊便化為殘骸。

郭子儀從遙遠的朔方派親兵送來赤心佩刀,作為郭暖的生日禮物,對於他父親的這一番舉動,其實郭暖也體味到他的良苦用心。

一把隨身佩戴了三十餘年的佩刀,而且是一直見證著郭子儀在沙場建功立業的佩刀,經曆血與火洗禮,在戰場上揮師百萬的那把指揮佩刀。

想想當年意氣風發策馬揚鞭,親率一群狼虎之師,鐵馬踏冰遍河,縱橫漠野,北擊突厥,南平吐蕃,高舉赤心刀揮斥方遒,那便是家父郭子儀……雖兩人素未謀麵,但僅僅是在腦海裏的想象,也令郭暖血管裏的血液沸騰澎湃。

如今郭子儀送給郭暖這把劍,寄托的父輩對兒子的期望,如何不讓他心思湧動難平。

“郭暖啊,郭暖,你究竟來到這個夢幻般的大唐想幹什麼呢。”

臨窗而立,眺望遠方一方湛藍天際,怔怔出神,對於自己的自言自語,郭暖也是感到無奈,他最近幾日確實是理不清自己的未來打算。

金錢?地位?權勢?還是有自己需要保護的人,郭暖想了想,好像沒有,郭家地位高崇顯赫,也用不著他的庇護。

至於錢財,那更是不算稀缺。雖說郭暖前段時間受到公主奶媽的壓迫,一時間確是在經濟上很是缺錢,但起碼在生話上的用度不愁吃穿。

難道就像阿福說的,至唐朝建國以來,出過九十餘位駙馬,絕大部分都是寄托在公主府裏,一生毫無建樹的生老病死渡過了?郭暖想想,這樣的日子好像不是自己想要。

……

“郭哥哥,郭哥哥!”

正在郭暖在閣樓獨處之際,忽然聽聞樓台下有傳來一聲黃鶯般婉轉的叫喚。

“呃,嚇……你……你怎麼來了。”

聞到聲音,郭暖把腦袋伸出化花雕窗欞,垂下眼瞼向樓下望去,不由大吃一驚。

正當他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靜下心來認真考慮下人生崇高理想的去向問題時,怎料到靈仙搗蛋鬼這般掃興地蹦出來打斷他的思路。

該死,這個小妮子怎麼跑到汾陽王府來了。郭暖一時間拋開了自己未來五年計劃,此時正急的活蹦亂跳,正想找個角落躲起來。

蹬蹬,幾聲急促的登樓梯聲音,不一會兒,靈仙公主便爬上樓閣。

“郭哥哥,你在幹嘛?”

一襲白羅裙,顯得飄逸靈秀,加上晶瑩剔透的白玉臉頰,鑲嵌靈動的黑眼瞳正圓溜溜地看著窩在牆角他,用長衫褲簾蒙著腦袋的郭暖,此時很怪異的姿勢,靈仙很是好奇。

“呀呀,你不要走過來啊。”郭暖心裏呐喊著,暗暗大急,蒙臉的衣裳都讓他快憋不住氣了。

不知為何,自從獨孤貴妃上個月前來訪郭家,隨便也把靈仙捎帶了。這個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天真爛漫小妹妹,雖說古人早熟的緣故,靈仙那嬌小的身段已經初具規模了,該凹的凹該凸的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