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源的旅遊開發與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
語言·文化
作者:裴曉麗
【摘要】民俗作為區域特色鮮明的文化資源,是發展區域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本。旅遊開發是民俗資源產業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從民俗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旅遊開發對民俗文化的負麵影響及對策三個方麵來對民俗旅遊開發模式提出針對性建議,試圖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民俗文化;旅遊開發;原則;開發途徑;對策;負麵影響
民俗文化,是世間廣泛流傳的各種風俗習尚的總稱,包括存在於民間的物質文化,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和口頭語言等各種社會習慣,風尚事物。它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是發展區域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本。如何將這一資本轉化為產業,將文化轉化為推動區域經濟迅速發展的生產力?這是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個令人矚目的話題。筆者認為,民俗產業化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將其開發為旅遊項目。本文試圖從民俗文化資源開發對民俗文化的負麵影響及對策三個方麵對民俗旅遊開發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能夠對文化產業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選擇可開發的民俗文化資源
近年來人們對民俗文化資源在旅遊業中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開發民俗文化資源已成為豐富旅遊活動,提高旅遊產品文化品位的重要措施。
民俗旅遊不僅可供遊客參觀遊覽,進行民俗文化考察,其更加重要的開發內容是設計推出多樣的參與性活動項目。遊客可以參觀遊覽當地的民居,民俗村,民族山寨,街巷胡同,考察當地民居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活習慣,自然條件,體驗風土人情等。可參與的活動如下榻民居。學習方言,訪問家庭,舉行或參加異族風格的婚社,參加民族傳統節慶活動,觀看藝術表演,品嚐地方風味佳肴,穿著民族服飾留影,學習民族工藝,購買土特產品等。開發這些參與性活動,主要依靠發掘當地的曆史和社會風情的民族文化內涵,要力求真實自然,強化鄉土氣息,避免矯揉造作和為表演而表演的做法,淡化商業經營氣氛。要把真實性,藝術性,科學性和參與性相結合,才能真正成為吸引廣大遊客的活動。
民俗作為旅遊資源,屬於高層次的人文旅遊資源,也是最具潛力和魅力的旅遊資源,越來越成為各國旅遊開發的重點。但並不是所有的民風民俗都能作為實現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因為民俗不同於其他旅遊資源,民俗旅遊帶給遊客最大的樂趣就在於能參與其中,親身感受和體驗其中的魅力。由於民俗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一定的曆史基礎,嚴格說來它是無法再造和模仿的,模仿和編造出來的民俗風情活動就是顯得不地道,不真實,這樣的民俗旅遊對遊客缺乏吸引力。因此,真正作為旅遊資源的民俗隻是民俗中的一部分,選擇優質的民俗資源作為旅遊發展目標進行開發,不僅能夠有效的保護民俗文化,更能以此來帶動區域的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旅遊開發對民俗文化的負麵影響及對策
對於旅遊業,業界往往將其稱之為“無煙”產業,然而在開發旅遊產業過程中所產生的負作用,對其賴以生存的旅遊資源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從某種程度上看,絲毫不亞於工業對生態環境的汙染。研究發現,民俗旅遊開發對民俗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
(一)民俗文化的同化
民俗文化的開發必將幹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衝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征,從而影響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的現代生活,大多數民俗文化形態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成了人們逐漸遺忘的角落,民俗發展後繼無人,青黃不接,許多已經麵臨斷線的危險。還有一些民俗旅遊村落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日常生活已麵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掌握傳統的民俗技藝的人也逐漸減少。不難想象,長此以往,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消失殆盡。
(二)民俗文化的庸俗化
民俗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其神秘性。對旅遊者而言,參與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動機即想通過觀賞、了解、參與少數民族的奇風異俗,以滿足其求異、探新、獵奇心理,達到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目的。不過在發展旅遊業,開發民俗風情旅遊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對淳樸民情風俗的裹讀和歪曲,從而使民俗文化的庸俗化。其表現有:過分宣傳渲染,造成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