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藏族小學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討(1 / 2)

藏族小學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討

教育·教學

作者:李貢保才讓

【摘要】隨著我國民族間的不斷融合,藏族與漢語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漢語在藏族聚居區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成為了藏族人的第二語言。因此,將漢語納入到藏族學生的學習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將結合藏族小學漢語教學,對漢語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實踐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藏族小學;漢語教學;實踐探討

我國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青海及四川,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不斷推進,內地進入藏區的人數越來越多,民族之間的融合也不斷加深,漢語已成為即藏語之後藏族的第二大語言,很多藏族人都能用漢語與內地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這在很大程度也歸功於漢語在教學中的不斷推廣,語言之間的學習也為藏區的和平穩定打下牢固的基礎。

一、藏族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基礎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漢語已成為各民族間最普遍的溝通方式。每一種語言的學習都有相應的理論做支撐。作為以藏語為母語的藏族來說,在學習漢語時更需要有相適應的理論基礎。關於藏族漢語教學的理論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目前較多的有兩級分法、三層次說、四層麵研究等等。下麵我們也將對藏族小學漢語教學中的理論基礎進行了解和分析。

藏族小學漢語教學的理論分為支撐理論、核心理論及應用理論。支撐理論是基礎性的理論,主要是由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學等組成的,其中語言學理論是藏族小學漢語教學中的最主要的理論基礎,它揭示了語言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不同語種的學習提供了理論依據。藏族小學漢語教學中的核心理論是教學和學習理論,它將藏族學習的漢語與其他學科進行區別,並不斷的尋求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理論基礎[1]。

最後是教學中的應用理論,它將教學中的漢語學習真正的應用到實踐中,培養藏族學生的漢語水平,為藏族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藏族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探討

藏語與漢語總體上來說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很多的差異,從發音、書寫、含義等都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對小學生還說,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存在著很多困難。曾經對拉薩附近的幾所小學130名學生做過一個測試,即漢語學習過程中你認為最困難的是哪一部分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語法和詞彙是最難學的部分。這份調查也為藏族小學的漢語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指導。

(一)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藏語與漢語間的不同進行教學

與我們漢語主+謂+賓的語法不同的是,藏語的語法順序是主語+賓語+謂語,這種長時期形成的語言習慣使得藏族小學生在學習漢語的語法時感覺非常困難。如,最簡單的漢語中的“您喝水”,而在藏語中的表達順序是“您水喝”,此外,藏語中量詞與名詞順序也與漢語不一樣。如,漢語中的一支鋼筆,在藏語中要表達成鋼筆一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生的訓練,尤其是聽和說的能力訓練,使學生真正的領會漢語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其次,要由簡到繁,要掌握好教學的難易程度,切忌以教師個人的習慣來教學,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先從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開始。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一些簡單的影視材料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寓教於樂,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