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痛苦之美
社會·藝術
作者:王龍
【摘要】舒伯特《冬之旅》套曲(歌詞為詩人繆勒的詩作)是一部以孤獨、淒涼、痛苦貫穿全曲的獨特作品。與絕大部分描寫歡樂、幸福、英雄主義的作品不同,舒伯特在作品中極盡全力刻畫的是一個流浪的小人物的無盡痛苦、無助、淒涼。其特有的痛苦之美使其在聲樂作品中具有獨特的地位。
【關鍵詞】舒伯特《冬之旅》;痛苦之美
整部《冬之旅》所流露的情緒是一種孤寂、無助、怨恨、寒冷、灰暗、壓抑、迷幻等的痛苦混合體。在音樂與歌詞中總是能發現飄忽不定而又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與其他“痛苦求解脫”的作品相比較,《冬之旅》中的流浪者經受著感情失落與寒冬中流浪的雙重打擊,與死亡多次“邂逅”,但是他不尋求“解脫”,而是默默承受並繼續在寒冬中流浪,甚至對揮之不去的痛苦和盤旋在頭頂的死亡產生了一種混合著承受、漠然乃至依賴的複雜感情。被痛苦所包圍而不不求解脫,承受甚至享受這種折磨,也正是《冬之旅》不同於其他作品的高貴之處。
一、《Gute Nacht》(《晚安》)
這是套曲的第一首。在歌曲中,“我曾思念過你”重複了兩遍,而旋律僅隻有一個音之差,配合不同的和聲巧妙地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個是明亮的大調,是在分別前對愛人最後的寄語,而第二個旋律突然轉為很弱而且傷感的小調,此處則是代表著流浪者忍受著劇痛、哽咽地重複著這句話,踏上了流浪的旅途。
二、《Die Wetterfahne》(《風信旗》)
這是套曲的第二首。經曆過痛苦分別的流浪者看到愛人房頂的風信旗在風中搖擺旋轉,好似在世俗名利熏染下搖擺猶豫的愛人之心:“風在挑逗愛人的心,如同在房頂的所作所為,隻是沒有那麼多聲響”。此時,流浪者的心底湧起一股悔恨和憤怒:“早知如此,就不應該妄想在這擺著盾牌防備著我的房子裏尋找一位忠實女人!”對這個勢利的世界,作者借流浪者之口,以戲謔的口吻用“輝煌的”大調尖刻地諷刺道:“誰會問起我的痛苦?他們的孩子會是一個有錢的新娘!”
三、《Erstarrung》(《凝結》)
這是套曲的第四首。整篇作品極具奔跑感,三連音的伴奏音型貫穿整部作品,速度亦達到了“極其快(ziemlich schnell)”,營造出流浪者在冬季的野外奔跑的情境,在伴奏中還能隱約聽到寒風呼嘯。
四、《Wasserflut》(《淚潮》)
這是套曲的第六首。這篇作品文筆非常的巧妙,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別有情致。旋律優美,令人印象深刻。流浪者痛苦的眼淚滴落到雪地裏,瞬間就被冰雪吞噬了,“冰冷的雪花饑渴地吸入了炙熱的痛苦”。到了冬去春來,春風乍暖的時節,冰雪便會融化形成涓涓細流彙入小溪,想到這裏,流浪者麵對消失在冰雪中的熱淚,產生了一番遐想:“白雪啊,你了解我的渴望,你會向哪裏去?你隻需要跟著我的眼淚,他將帶你流入小溪。出入城市,穿過街道,當你感覺到我的眼淚又變得熾熱的時候,你正停在了我愛人的門前”。眼淚在此成為了有靈性的信使,引導著被炙熱的痛苦融化的冰雪,流向無盡痛苦的源頭,隱喻著流浪者借用眼淚涓涓細流來止息熾烈痛苦的徒勞願望。
五、《Auf dem Flusse》(《在河上》)
這是套曲的第七首。流浪者經過他曾經熟悉的河畔,見到昔日潺潺的流水在寒冷的冬季結冰並被積雪覆蓋,感慨道:“你這清澈、任性而愉快地潺潺流動的喝水,如今變得多麼平靜,甚至也不向我道別。你覆蓋上了堅硬的外皮,一動不動地躺在沙灘上。”旋律平緩略低,顯得有些漫不經心。流浪者順手拿起一塊石頭,在冰麵上刻下了心上人的名字,第一次相見和離開的日子,還有一個折斷的指環作為留念,歎息道:“我的心,在河水裏你還能認清你的形象嗎?”此時,流浪者壓抑在內心的痛苦又一次無法抑製地爆發出來,旋律急劇爬升,最終在最高音處喊出:“(我的心)在你的表皮下是否也像這河水一樣在劇烈地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