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專家鑒定進行時(2 / 2)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裏是民間國寶之走進海城市……”

林熙蓉簡單的開場白後,又介紹了一下在座的四位專家。

四位專家也都起身,向觀眾席還有攝像機的方向欠了下身

沒有進行太多冗雜的程序,林熙蓉拿著一張小卡片,立刻就叫上來了一位早已經在後台準備就緒的持寶人,一名中年大叔懷裏小心的捧著一物上台來。

林熙蓉將這名中年人叫到了自己的身邊,微笑著問道:“請問這位先生怎麼稱呼。”

“我姓王。”

“哦,王先生,那請問您今天帶來的寶貝是什麼東西,可以給大家看一看嗎?”林熙蓉看向中年人懷裏捧著的東西。

中年人笑著說道:“我今天帶來的是一件晚清時期的竹雕筆筒。”

林熙蓉笑著點頭道:“很漂亮的竹雕筆筒,請問王先生,您這件筆筒是怎麼得來的呢?”

“這件筆筒是我五年前,去外省出差,在一家古玩城看見的,很喜歡就買回來了,花了一萬五千塊錢。”

兩人簡單的聊了幾句後,讓大家清楚帶上台的是何物,還有大概的來曆。

“王先生,請到專家台那邊,請四位專家給你看看吧。”林熙蓉道。

持寶人王先生大步流星的走過去,將自己的筆筒放在了四位專家的麵前。

沒等專家說話,坐在薛晨一旁的閆儒行就嘀咕了一句:“什麼晚清的東西,隔著十幾米遠我都看出筆筒上的包漿不正,閃的光也太賊了,一點都不自然。”

薛晨輕笑一聲。

觀眾台上不少都是古玩圈的老饕,也都是識貨,點頭讚同閆儒行所言。

也正如閆儒行說的一樣,四位專家顯然也很容易的分辨了出來,裝模作樣的拿在手裏看了看,用了十幾秒鍾後,於得水才告訴了這位王先生鑒定的結果。

“王先生,您的這個竹雕筆筒不對,首先你看,這個雕工就很一般了,雕的是兩個老翁在樹下下棋,可是你看這老翁雕的多死板,眼睛都雕歪了,毫無美感,顯然是車床批量產出來的工藝品……”

林熙蓉安慰了這位王先生幾句,就將人送下台去了,順便對著攝像機說了幾句話,提醒大家出門在外一定要加倍留心,不要買到贗品和仿品。

送走了第一位持寶人後,第二位持寶人粉墨登場。

一位位持寶人不斷的登場退場,帶上來的藏品也是有真有假,有優有劣,好一點的價值百八十萬人民幣,持寶人欣然而去,有的則一文不值,持寶人黑著臉下了台。

當又一位持寶人登台,薛晨看了一眼閆儒行,因為正是閆儒行的萬瑞古玩店裏負責日常工作的老夥計。

當乾隆禦用之寶一拿出來,滿場皆驚,不管真假,來曆可是夠嚇人的!

林熙蓉問道:“郭先生,請問您的這件寶貝是從哪裏得來的呢?”如今也練就出了一些眼力的林熙蓉看著那方白玉的印鑒,感覺很像是真的。

“這方乾隆九州禦筆之寶,是我們萬瑞古玩店的珍藏之一,今日拿到這裏來,是想要同更多的朋友交流一下,也想讓專家做個鑒定。”

觀眾席異口同聲的哦了一聲,這才清楚,原來是萬瑞古玩店的藏品。

四位專家拿到那方白玉印鑒後,都小心的轉手鑒定了一下,紛紛點頭,最後給出了肯定的答複。

諸葛義清了一下嗓子:“經過我們四人的鑒定,這枚九州禦筆之寶,的確為乾隆皇帝禦用之物,不會有錯,十分稀少,十分珍貴,經過我們四位的討論,認為這件乾隆皇帝的禦用印鑒可以進入下一輪,爭取海城市民間國寶的稱號。”

一位穿著旗袍的禮儀小姐上台來,給萬瑞古玩店的郭先生頒發了一個鑒定證書還有一張下一輪環節的資格證。

“不愧是海城二十年老店啊,的確不同凡響,不鳴則已,一出手就是好寶貝。”

“閆老哥藏的夠深的,竟然一直沒有表露還有這麼一件好東西。”

“不錯,乾隆皇帝的印鑒雖然多大一千七百餘枚,但如今多半都在故宮內珍藏,流落在外的還是少數啊,等回去後,一定要去萬瑞坐一坐,親自欣賞一下。”

觀眾席內大部分都是海城人,都接二連三發的和周圍的人低聲議論起來。

閆儒行端坐在觀眾席中,臉上也有著掩飾不住的得意和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