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有錢難買心頭好(2 / 2)

薛晨這麼想的,也這麼辦的,開業第二天,他就將那輛蘭博基尼放在了車庫裏,步行去了店裏,看的杜濤直搖腦袋,說他腦袋有病,大幾百萬的跑車不開,走著去上班,還說這是裝逼新境界,佩服佩服。

他懶得搭理杜濤,一連三天都是走路去的店鋪,倒也輕快。

開業三天了,店鋪也做成了幾十筆生意,這讓他也不得不說琉璃廠這個地方真是個開古玩店的風水寶地啊,換做其他城市,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成交量,也就琉璃廠才有足夠的客源支撐這麼大的成交量。

幾十筆交易中,大部分都是遊客購買一些仿品當做紀念品帶回去,也就是兩三千塊錢的小買賣,算是小打小鬧罷了。

不過也有三筆大買賣,都是上百萬的,是售出了三件他從海城帶來的古玩,一件清乾隆的三色雙耳鹿頭尊,一件光緒時期的粉彩青地遊春轉心瓶,還有就是一塊唐代晚期的白玉蟬,剛好能握在手掌心,非常精細的小玩意。

三件都賣出了不錯的高價,加一起有剛好過了一千萬元這個坎。

對於這三件器物的交易,李陵春詢問過薛晨的意見,但他沒有插手,而是讓李陵春自己來決定,價格合適就賣,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看一看李陵春在價格上拿捏的怎麼樣。

而李陵春也明白薛晨的心思,這是東家看看他真本事呢,迎來送往那算不了什麼,能替東家賺錢才是合格的掌櫃。

最終,李陵春給了薛晨一個滿意的答複。

古玩這個東西的價格可以說它有標準,比如拿出一件康熙官窯的青花瓷,隻要是行家裏手,大概都知道它的估價,心裏都有一杆秤。

可是又有一句話,叫花錢難買心頭好,假如某個人就看上了一件東西,非要買下來,那麼這件東西的價格可就不能按照市場價走了,肯定是要高出不少的。

而古玩店賣的就是“心頭好”,既然買家登門要買這件東西,肯定是喜歡,那麼作為掌櫃,就必須知道買家能給出的最高價是多少,極限在哪裏,自然價格越接近極限,利潤越高。

而李陵春也算是經驗老道,尤其是經曆了一係列的變故後,心態也越加的沉穩,做交易時也更加的老練了,要價是又準又狠,讓買家感到肉疼的時候,又還不至於放棄。

薛晨看到這三筆交易,心裏都暗暗點點頭,感覺很不錯,就算是換做是他來,也不會比這好更多。

如果說輪到拿捏人心,知道一個人出價的底線,還有人能超過他嗎?有讀心能力這個作弊器,能讓買家吐血三升。

買賣玉蟬時他在場,他用話暗示了一下後,趁機窺探了一下買家的底線,是三百五十萬,而李陵春最終談下來的價格是三百二十萬,距離極限隻有三十萬,可以說真的很不錯了。

他也徹底的放下心來,對李陵春也一萬個滿意,心道自己真是撿到寶了,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替新店找了這麼一個無可挑剔的掌櫃。

而李陵春也適應了新的身份,尤其是做成了三筆大生意,入賬一千萬,心裏也不由得感歎,這在他還是浩氣齋老板時是絕對不可能的,一年的總成交額也就不到兩千萬的樣子,利潤剛好夠交房租。

可現在,開業還不到一個星期時間,就有了一千多萬的營業額,而且,這還是特意掐住了價格,咬死了價格不鬆口,否則,隻會更高。

什麼意思呢?就說那個玉蟬,屬於比較少見的,它的價格也很難定價,二百萬是它,三百萬也是它,如果要價二百萬,自然賣的更輕鬆,不需要和客戶磨嘴皮子,甚至客戶可能會取消賣的念頭,但這無妨,可以慢慢等,早晚會碰到對上眼,肯出高價的。

這就叫開張吃三年,隻要狠“宰”了一筆,雖然交易次數會少,可成交一次所得的利潤可能就是隨隨便便交易十次的利潤總值。

這也是薛晨要求的,這批帶來了三十多件古董,看起來很多,但也不能隨意的賣掉,必須得賣出一個頂價才行,否則就堅決不賣。

雖然這批古董沒有成本,可薛晨也不能允許為了創造營業額隨隨便便賣掉,畢竟賣一件少一件,賣古玩可玩不了薄利多銷那套。

這三筆交易的買家都是京城人士,都是有小名氣的收藏家,自然交易的事也不是什麼秘密,得知卓越古玩店才開業幾天,就做了三筆不錯的買賣,很多琉璃廠的老店都多多少少有點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