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許銘消失了(2 / 2)

薛晨自然不知道許銘離開了海城這個事,也沒有精力去理會,在從陽安回到的第三天,祁雲山答應的東西就送到了,拓印的資料足有幾百頁。

白色的紙張上複印著的全都是祁王府傳承一代代留下來的各種關於修行的資料,簡單的翻閱就能夠看出來,字體不同,書寫的格式不同,年代的烙印自然也不同。

薛晨坐在書房中,先是簡單的翻閱了一下,讓他驚異的是,這些資料年代最久遠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中葉。

“祁王府傳承是否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不一定,但至少明代時期已經有了,還真是曆史悠久啊。”

上麵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不清,再加上明代人書寫說話的方式肯定和現代人不同,一般人都可能看不懂,這倒是難不住薛晨,否則他直接找塊豆腐撞死得了。

明代時期留下的資料很少,隻有寥寥的兩篇,可是上麵記錄的內容卻讓薛晨看的很認真,這兩篇資料看起來倒更像是隨手筆記,記錄了一個人兩次比較重要的行程,分別是參加聚會和會友。

聚會不是一般的聚會,而是修行者的聚會,寥寥幾百字,描述了當時的場麵,看的薛晨心馳神往,比如說上麵寫道眾人想要喝酒,於是聚會的修行者們各展神通,有的人揮揮手,就將幾裏外城中酒肆內的美酒取來,更有人當場喚雨,以雨水和路邊的各種野花作為材料釀造香氣飄蕩十裏的百花酒,還有人精通禦獸的術法,長嘯一聲,就有山中的靈猴將猴兒酒抬來。

“真是神仙一般的手段。”看著那些文字,腦袋裏想象著當時的場麵,薛晨心裏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感染,也感覺到,似乎在那時修行高深的人似乎很多,至少比現在多,各種術法也是如同百花齊放。

看完了這篇記錄聚會的文字,薛晨又看向另一篇會友的文章,不出他的預料,去見的這位朋友也端的了得,不是一個尋常人,而是一個足以讓任何一個曆史學者都著迷的傳奇人物,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曾在會稽山陽明洞築室而居,於是自號陽明子,又稱王陽明。

王陽明是弘治時期的進士,但更多的事跡是發生在正德年間,當多許多的官,刑部侍郎,外地巡撫,兩廣總督,更是評定寧王之亂,毫無疑問,有著治世之能。

而更為難得的是,王陽明並非隻是一個普通的官員,還是一位心學家,自創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影響了當時中原大地周圍的諸多國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被後世將他和孔子、孟子還有朱熹三人相提並論。

王陽明就是這麼一個牛逼到了極點,渾身都散發出金光的人物,也許常人不清楚,可是任何一個對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清楚大明時期有這麼一個耀眼的名字。

而這位祁王府傳承之人會見的好友就是王陽明,都說物以類聚,這也能顯露出當時這位祁家的先祖也絕非一般的人物,至少能夠和王陽明平坐交流。

“王陽明該不會也是一個修行者?”

以前,薛晨從來沒有想過,現在卻是有了這麼一個想法,否則王陽明未免太厲害,那已經不是正常人類所能夠企及的高度了。

薛晨真的很想知道這兩個人具體談了什麼,可惜,上麵隻簡單的說兩個人麵對麵的暢談了三個小時,心情都很好。

“唉,可惜。”

翻過了這兩篇,薛晨徹底的融入了這些資料當中,一頁有一頁的翻看著,從明朝中葉開始,再到明朝末期,再到清軍入關,祁王府的關於修行的資料簡直就像是一篇曆史的畫卷,記錄下了很多曆史上非常重大的變故。

雖然內容瑣碎,完全沒有一個確切的線路,可他依然看的很著迷,慢慢的,對於所謂修行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

“原來修行竟然有這麼多的層次境界,在聚氣、煉晶和丹華隻能算是基礎,果然,上麵已經涉及到精神,也就是靈魂。”

因為資料上麵的內容很雜亂,有些地方相對來說也很晦澀,整整看了大半日,薛晨將將看了一半多而已,也不得不停歇下來,以方便梳理一番,將看過的內容都研究明白,記載心裏。

悄然間,修行這條路已經漸漸清晰的展現在了他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