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靈帝這樣說,於是楊賜出班道:“陛下,太平道雖然人數眾多,但多為那些流離失所的農民,因此現在來看,即使他們組成了自己的編製,也屬烏合之眾,戰鬥力肯定很低,無法與我們朝廷的軍隊抗衡,現在我們有北軍和新軍共八萬大軍,臣以為可以派大軍前往巨鹿,捉拿惡張角兄弟。”
聽楊賜這麼一說,司空劉寬出班道:“楊大人所說不妥,如果大軍前往巨鹿,則洛陽隻剩下南軍守衛,而太平道分布在我大漢的八州之中,若是他們在各地同時起事,我們該當如何呢,而大軍前往巨鹿,難免會走漏了風聲,會讓張角提前做好準備,所以臣以為楊大人考慮的不周,我們還是應當按照幽州刺史劉大人的建議,先抓惡之人,然後再將那些太平道的信徒逐步瓦解分化,這樣雖然會耗費時間,但應該說不會引起大的變故,所以臣建議還是采取這種辦法。”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有支持太尉楊賜的,也有支持司空劉寬的,雙方各持己見,吵得不分高下,令本就沒什麼主意的靈帝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這時太常劉焉出班奏道:“陛下,臣聞聽幽州的太平道也曾聲勢浩大,但被玄德采用隻除惡,脅從不究的辦法,將幽州太平道渠帥殺掉之後,給那些無以為生的太平道信徒分配土地或招致郡國兵中,這樣很快便把幽州的太平道勢力徹底鏟除了,臣以為此辦法可行,我們可以將玄德的辦法傳諭各州,讓他們也比照幽州的辦法執行,陛下以為如何?”
眾人看劉焉說的果然有道理,於是靈帝決定采用劉備在幽州所用的辦法,先用各種手段鏟除領頭的渠帥,而對於普通的太平道信徒,還是由地方官府負責進行安置,
盡量讓他們脫離太平道的控製,逐步削弱太平道在各地的影響。
下朝之後,書記官將給劉備聖旨的事交給了司徒袁槐,由袁槐寫好聖旨,將靈帝的意思都寫在了上邊,然後蓋上皇帝的玉璽,派了一名太監前去幽州傳旨,那小太監李強記得老劉對他的好處,於是跟張讓和郭勝討來了這個差事,準備前往幽州宣旨。
身處幽州的老劉並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爵位又升了一級,他現在正忙著安排幽州境內幾個海港碼頭的建設,同時,為了將來縮短南方各州與幽州的距離,所以老劉打算先開通從旅順港至青州的東萊或者東牟的航線。
要在東萊或東牟建造港口碼頭,這就涉及到如何與青州方麵進行協商,青州那邊眼下的刺史老劉已經派人打探清楚了,此人姓焦名和,乃是個誌大才疏之人,於是老劉便給焦和寫了封書信,派簡雍親自前去與他相見。
書信之中,老劉提出為了方便南北商旅的往來方便,自己打算在青州的東萊或東牟建造一座碼頭,至於建造碼頭的費用,完全由幽州官府支付,隻是在碼頭建好之後,由幽州派人進行管理,並派兵在當地駐紮進行防衛,而作為土地所有者的青州,每年可以從碼頭收稅,老劉初步為焦和定下一年的稅金,是一百萬大錢,以後如果來往的商旅貨物增加了,還可以適當增加稅金數目。
要知道那時的青州,是個並不富裕的所在,因此老劉提出給焦和的一百萬大錢,足足抵得上青州官府半年的收入,所以老劉相信對於自己的開價,焦和絕對不會拒絕,這樣自己在青州就有了落腳之地,而更關鍵的是有了東萊或東牟的碼頭,將來南北交通的水上通道就算是打通了,而距離也縮短了幾乎十倍,因此光是為南來北往的商賈運送貨物和人員,每年所收取的船資可能就會有幾百萬大錢。
簡雍啟程之時,老劉再三叮囑他一定要促成此事,除了答應給青州官府的那筆稅金之外,老劉還讓簡雍帶去了幾件自己帶來的水晶飾品,送給焦和作為見麵禮,看到老劉如此重視此事,簡雍也向老劉保證,自己一定要盡力說服焦和,把東萊或東牟的碼頭拿到手中。
現在的幽州終於完整的成為老劉的根據地,雖然那時候大漢的官員都不願意到幽州任職,其實主要原因,是由於這裏是大漢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居住地相鄰的緣故,遊牧民族生性好鬥,喜好逐水草而居,說白了主要是靠天吃飯,他們根本也不種莊稼,一般是靠打獵得到的動物皮毛與漢人交換糧食、食鹽、棉花及衣物等生活必須品,後來他們現漢人孱弱,因此便開始在幽州進行搶劫,隻要自己缺什麼了,就跑到漢人的地盤去強取豪奪,而由於東漢末年國力漸衰,漢軍根本無力與他們抗爭,因此才導致幽州境內的差不多四個郡都被烏桓人占據,而幽州似乎也成了大漢最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