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穀廣寧的戰事傳回刺史府時,田豐曾建議老劉把關羽的第一軍派往廣寧增援,但老劉認為上穀有突騎兵一個軍的一萬人和步兵師六千人在,再加上上穀原來的郡國兵和屯田軍,即使鮮卑大軍攻占了廣寧,也無法攻下沮陽,因為他相信公孫瓚和高順的本事,尤其是高順一手訓練出來的陷陣營士兵,要是鮮卑騎兵對上了他們,那隻能說是鮮卑騎兵自取滅亡,所以老劉並沒有馬上把關羽的機動部隊派往廣寧。
另外由於從前線傳回的消息說漁陽境外並沒有現鮮卑大軍,看來他們隻是從右北平和上穀兩地向幽州進攻,於是老劉馬上派人前往漁陽傳令,令徐晃率領的輕騎兵第二軍二師前去右北平支援,這樣有突騎兵第一軍、輕騎兵第二軍兩萬人在右北平,相信東部鮮卑的大軍不會占到多大便宜。
正當進入幽州的兩路鮮卑大軍與漢軍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幽州刺史府來了一位並州的信使,他是奉了並州刺史丁原之命,前來求援的。
看了信使奉上的丁原的親筆原來這次鮮卑大軍進攻大漢,並不是隻針對幽州一地,而是把西部鮮卑的進攻方向選在了並州的雁門郡,現在西部鮮卑的八萬大軍已經攻占了雁門郡的據陽、汪陶、馬邑三縣,眼下大軍正在圍攻雁門郡的治所陰館,並州的守軍隻有些郡國兵,像雁門郡中隻有八千多郡國兵,好在鮮卑大軍並不希望用很大的傷亡攻下陰館,所以隻是大軍把陰館縣城團團圍住,每天派士兵用騎射之術將城牆上的漢軍士兵射死,等著城內的漢軍士兵沒有還手之力了,他們的大軍便會大舉進攻,將陰館城拿下。
並州刺史丁原手邊隻有一萬多名郡國兵,他還怕鮮卑大軍攻占了雁門之後,便會南下晉陽,所以丁原根本不敢把這些士兵派去支援雁門,他手下的長史建議丁原向幽州刺史劉備求援,現在幽州的戍邊軍是兵強馬壯,那裏離雁門郡的距離又近,如果劉備肯派兵支援,那雁門郡就有希望保住,並州也就會安全了,於是丁原便派信使快馬從晉陽趕到薊縣,向老劉求援。
老劉把丁原的來信交給荀攸等人傳閱,然後他讓信使先去館驛之中休息,自己明天便會給他一個答複,是否派兵前去救援。
待信使走了之後,老劉對荀攸等人道:“看來並州那邊比我們幽州危險多了,他們的戍邊軍雖然有了編製,但由於並州刺史府曆來沒什麼收入,所以根本沒錢去組建戍邊軍,而他們的郡國兵裝備極差,戰力更是無法和鮮卑騎兵抗衡,我相信用不了五天,雁門郡便會全部被鮮卑大軍占領,你們幾位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兵去雁門救援。戲誌才習慣性的捋著自己頜下的一綹長須道:“並州與我幽州乃是近鄰,自去年我們幽州大興各項工程以來,從並州來到幽州的民伕數以萬計,現在並州那邊地廣人稀,又常年遭受鮮卑匈奴的欺壓,我想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把我們的勢力滲透進去,如果我們能戰勝西部鮮卑大軍,便至少可以把一直被他們占據的雲中、五原和朔方三郡搶到我們手中,反正這幾郡早已經被鮮卑人占據了幾十年了,我們奪回來的,當然可以算作我們的領地,主公以
為如何?”
荀攸聽戲誌才說完,忙擺手道:“主公不可,我們去救援雁門郡本是好事,但如果我們借機收複了雲中、五原和朔方三郡後,隻能歸還給並州刺史府管轄,公皓此舉,乃是陷主公於不義,如果有人借此機會在皇上麵前中傷主公,說主公有不軌之心,那主公便會失去皇上的信任,所以攸認為我們派兵前去救援雁門可以,但奪取鮮卑占據的三郡則不可取,請主公三思。”
從二人想法的差別老劉知道,戲誌才是希望自己趁機擴大勢力,即使將來去當皇帝也無所謂,因為在戲誌才的心裏,如果是老劉做了皇帝,肯定會比現在靈帝的那一係要好的多,而百姓也能得到好處,但荀攸可是正統的保皇派,雖然老劉也是漢室宗親,但他畢竟不是正宗的能坐上龍椅的人,所以荀攸目前絕對不會同意老劉自己去做皇帝,他所希望的,是老劉能為大漢的江山出力,維護大漢江山百年不衰,因此他聽到戲誌才鼓動老劉擴大自己的勢力,便馬上出言反對。
田豐早就對當今皇帝的能力失去信心了,故此才會辭官回家,而當老劉出現之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使他認定老劉才是真正為百姓著想的好官,也是個能為大漢開疆拓土的一代人傑,要是老劉真的做了皇帝,那對大漢江山、對天下百姓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他也對老劉道:“主公,豐覺得公皓說的有理,我們既然兵,那就要趁機把鮮卑人從我大漢的領土上趕出去,並州官府無能,即使把三郡交給他們,他們也無法管理好,更沒有能力保住三郡,所以到了最後那些地方還會被鮮卑人搶占過去,所以我覺得還是由我們來管理才是上策,這對於那裏的百姓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