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時候張曼成沒有想到逃跑,等他看到官軍的土山已經過了宛城城牆的高度,想要逃出宛城時,城外的官軍已經分配了幾支部隊在宛城四門處進行監視,他再想逃已經沒有機會了,沒辦法,張曼成隻能指揮城中的黃巾軍也想辦法加高城牆,可是城中用來加高城牆的材料畢竟有限,到了後來他隻能派兵去強拆百姓的房屋,然後把那些磚木運上城牆,堆砌在城牆之上,跟著城外官軍的土山比高低,可是城牆哪裏會像堆土山那麼容易,因此沒幾天,這場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便以幽州官軍的勝出而告終,而城外土山的高度也已經過了城牆的高度,再有個兩三天,從土山上就可以俯視宛城內的情況,而幽州大軍的攻城也進入了倒計時狀態。
輕騎兵士兵又通過幾天的努力,宛城南門外的土山現在已經高出城牆足有兩丈多高了,隻要站在土山之上,便可以清楚的看到城牆上的黃巾軍士兵和城中的大致情況,而關羽他們那邊的雲梯也已經造好了,於是老劉在和大家商議之後,決定明天一早,大軍便開始攻城,蹋頓和張飛通過死磨硬泡,總算是把攻城的任務搶到了突騎兵手中,而關羽帶領手下的一個師就在南門外等候,待突騎兵登上城牆,把宛城南門搶到手之後,關羽便帶著他手下的士兵衝進城去。
顏良、徐晃和一名輕騎兵的團長各帶著三千名輕騎兵,在宛城的西、北、東三門外埋伏,如果城中的黃巾軍從這三個方向逃跑,他們便用連弩劫殺敵人。
城中的張曼成也早就看到了南門外官軍堆起的那座土山,現在他已經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城外的官軍開始圍城時,他也派了一些信使前往潁川和汝南,向那裏的黃巾軍渠帥波才和何儀求救,但現在已經快十天過去了,根本就沒有收到什麼回信,更沒有見到前來救援的任何援軍,搞不好他們那裏也都遇到了麻煩。
為了試探官軍的虛實,張曼成今天上午派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從東門出城,打算向豫州的汝南方向逃跑,結果這支部隊剛剛出城沒有多遠,便被徐晃帶領的輕騎兵迎頭一陣弩箭射死不少,由於黃巾軍士兵的隊形密集,因此等徐晃他們射出三輪弩箭之後,活著逃回宛城的黃巾軍士兵不過三四千人,而其餘的都死在了輕騎兵的連弩之下。
看來現在想逃出去也不容易了,張曼成與部下龔都還有一些將軍商量了一番,這幾天他們也看到了,城外的官軍大概隻有兩萬多人,而且從那名裴元紹的心腹口中,張曼成也知道了來的是幽州刺史劉備親自率領的大軍,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但由於士兵裝備精良,加上手中都有連弩在手,因此便是對上鮮卑的二十多萬大軍,幽州軍隊仍然取得了勝利,所以現在看來自己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據城死守,二是冒死突圍,因此張曼成讓龔都等人看看,選那條路更好一些。
現在城中的黃巾軍大將就剩下龔都了,其他的都是些無名之輩,而且也就是有些武力,便被張曼成提拔為領兵的將軍,而龔都和裴元紹與周倉的交情都不錯,他也聽說過幽州刺史劉備的賢德之名,雖然覺得在目前這種情形之下,除了投降之外,別無他途可供選擇,但是他也知道張曼成的心思,現在要是自己提出投降,那恐怕也會和周倉一樣,被張曼成給關起來,所以他想了一下,如果冒死突圍,可能會逃出去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士兵會在突圍途中死在官軍的連弩之下,要是在城中死守,等官軍突進城中之後,一旦張曼成被官軍抓住或殺掉,那其他的黃巾軍士兵反而有了活路,隻要向官軍投降,必可保住性命,因此龔都提議道:“上使大人,我覺得我們還是在城中據城死守為好,前邊我們派出去的那些信使,沒準能搬回來一些救兵,因此隻要有救兵來援,宛城便有希望守住,大人以為如何?”
聽龔都說完,張曼成琢磨了一下,現在的情況也確實如此,他也知道如果選擇突圍,很可能手下的黃巾軍士兵會損失慘重,如果就在城中等候援軍,要是援軍到了,自己還有一線生機,要是一個援軍也沒有,那就是波才和何儀他們那邊也出了問題,自己便是逃出了宛城,也是無處可去,所以思考再三,張曼成決定采納龔都的意見,大軍繼續在城中死守,隻是官軍的土山已經高出可城牆很高了,要是官軍在
土山上用弩箭射擊城牆上的士兵,恐怕這些士兵很難躲避,因此張曼成讓手下多準備一些盾牌,實在不夠,把那些從百姓家中拆下來的門板都支起來擋在頭上,也可以擋住官軍的弩箭。
於是當天晚上,城中的黃巾軍把城中所有的大小盾牌都運到了宛城南邊的城牆上,分給那裏的士兵,沒有盾牌的,也都給了門板和木板,讓他們在城牆上搭起了一些上頭蓋著門板的簡易木棚,準備抵擋官軍的弩箭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