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豐收之年(1 / 2)

在與出雲的談話中,老劉對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有了一定的了解,道教是以老子之“道”為最高信仰、以長生成仙為終極追求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淵源於中國先秦時期的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道家哲學和神仙方術。道教教團組織的正式創立,應該是在不足百年以前的張道陵張天師所創。

道教以《道德經》的思想為主要教義,倡導尊道貴德、重生貴和、抱樸守真、清靜無為、慈儉不爭和性命雙修。道教認為,無形無象的“道”生育了天地萬物。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神仙。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之下的眾神則以得道之深淺、功德之多寡而分為不同的等級和職守,最高者為玉皇,其次為四禦(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和後土皇地祇),再次則為眾天神。玉皇統禦諸天,為宇宙的最高統治者。分司不同職責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風、雨、雷、電、水、火諸神,以及財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四種民天以上為聖境,“三災(刀兵、疾疫、饑饉為小三災,水災、火災、風災為大三災)所不及,劫會(宇宙周期性的毀滅)所不幹”。無色界以下,壽命依次減少,本領依次減弱,苦難依次增多。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

道教的極樂世界為東方長樂世界。道教重生,東方於五行屬木,配四時為春,主生,故道教的極樂世界在東方。

道教在張角創立太平道之前,隻有天師道一派,而自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後,才成為天師與太平兩個教派,現在太平道已滅,將來朝廷也不會允許太平道的繼續存在,所以從現在的情況看,道教仍然是天師一派獨存的局麵。

道教信奉的主要經典,目前主要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八十一章。《道德經》也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另外就是《清靜經》,這也是為道士們日常誦習的功課之一,相傳此經乃天人所習,隻是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因此一般人很難見到。

有了出雲係統的為自己講解,終於使老劉對道教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看來西漢初期以道教的思想來作為統治天下的治國方略,在經濟上可以緩解人民的壓力,對早期大漢天下的穩定起到過一定的作用。

而老劉則給出雲道長講了很多關於醫學上的知識,與當初老劉教給芷清一樣,出雲對老劉的這些觀點也是大為讚同,而且老劉的很多思路都出乎他的想象,也令他了解了更多的有關人體與藥物的常識,本來出雲對老劉就已經很佩服了,經過這幾天的相處,他更是對老劉佩服的不得了,更加為自己的師妹芷清終生有靠而感到欣慰。

等兩人的身體都好了之後,老劉與出雲一道去後花園中看了看今年那些莊稼的收成情況,由於今年的年景好,雨量充足,使得今年紅薯、馬鈴薯與玉米的收成比去年還要好上很多,初次見到這幾種作物的出雲趕到很驚訝,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種子,用於明年在幽州的農田上大麵積栽種這幾種作物了,因此老劉便親自為出雲做了烤紅薯、炸薯條和煮老玉米,當然一起品嚐的還有荀攸、戲誌才與田豐三人以及老劉的家眷,吃完之後,眾人才發覺這幾種作物果然如老劉以前所說的一樣,既美味可口,又可以填飽肚子,而且產量又那麼高,隻要在大漢的土地上推廣開來,今後百姓就再也不會受饑荒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