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人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崇尚厚葬,甚至停靈五個月。扶餘王與諸加的葬儀更為講究,例如以玉匣為棺、百人殉葬等等。
婚俗方麵,扶餘社會仿效大漢社會習俗,容許一夫多妻,而且與匈奴、鮮卑等族一樣,有兄長死,則弟娶嫂為妻的風俗。
此時的扶餘國國力羸弱,所以才會常年遭到高句麗的欺壓,他們的地盤也被高句麗占去了不少,軍隊也被高句麗人打得節節敗退,如今遇到漢軍,更是沒有了還手之力,再加上他們以前便是大漢的屬國,隻是近年來由於鮮卑、高句麗等族的崛起,使得大漢已經無力影響扶餘等更加邊遠的外族小國,才使得扶餘脫離了大漢名義上的管轄關係,因此當漢軍將扶餘軍隊打得最後龜縮在扶餘王城不敢應戰的時候,扶餘王在手下諸加的勸說下,開城向漢軍投降,從而使得這場戰鬥也以漢軍的勝利而告終。
地處扶餘東北今烏蘇裏江流域的是挹婁人,當時的挹婁也還處在更加落後的時代,他們受扶餘達官貴人的控製。挹婁人穴居山林,以漁獵和農業生活為主,同時擅長養豬,由於還處在比較落後的社會形態,因此他們的階級分化還不明顯。
攻打挹婁是漢軍最輕鬆的一仗,由於挹婁人崇尚武力,因此在與他們的士兵交戰的時候,張飛倒是派上了大用場,挹婁人喜歡以鬥將的方式來進行戰鬥,而他們最強悍的將領,也根本抵不過張飛三合,因此張飛最後被挹婁人幾乎奉為了天神一般,而挹婁最終也完全歸入了幽州的統治之下。
至此,顏良和田豐帶領的漢軍圓滿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將樂浪和昌黎郡以北的大片土地都奪回了大漢的手中,這些地方不僅盛產木材,還有更多的礦產資源,另外占據了挹婁之地以後,由於挹婁東臨大海,因此又可以把後世那座有名的港口建造起來,這個港口便是海參崴,而從這裏到倭國的距離也不遠,這對於老劉將來平定倭國將會帶來更大的方便。
隨著荀攸的敘述,老劉也知道第三軍分區已經完成了預定的任務,目前他們的兩支隊伍分別完成了對朝鮮半島和樂浪郡以北所有外族的征討任務,這些地方也都成了幽州的土地,等荀攸把第三軍分區的情況說完了,他們也差不多進了薊縣縣城。
老劉讓簡雍去給拓跋疆和宴荔遊安置後住處,今天就讓他們都在館驛中休息一晚,明天要替他們二人還有西部鮮卑大人之一的置鞬落羅、呼揭王呼得幹分別準備好一套宅院,供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居住,另外明晚自己會在府中設宴,以慶祝這次西征的大勝,到時候簡雍再把他們幾人也都帶來參加。簡雍得令,帶著他們先去館驛休息去了。
剩下的隊伍也都回了軍營,鮮卑騎兵也由褚燕先帶著他們回營去了,反正現在幽州大軍基本都在外邊征戰,因此空著的營房很多,足夠安置他們的了,而沿途歡迎大軍凱旋的百姓看到老劉和軍隊都已經進城了,也都慢慢的散去了。
老劉跟著荀攸回府之後,他讓甄薑等人先回後院去等著自己,因為路上的時間有限,現在荀攸隻把第三軍分區的戰況告訴了自己,還有公孫瓚和關羽分別帶著的兩支隊伍的戰況如何?老劉現在還不知道,因此他急於了解這兩個地方的戰事進展情況。
進了府中的公事廳之後,幾人分別坐下,下人給他們倒好了茶水,然後荀攸才繼續把其他兩支大軍的戰況向老劉幾人做了彙報。
與老劉同時行動的,便是公孫瓚帶領的第二軍分區下屬的兩個輕騎兵軍加上一個突騎兵軍共計四萬八千人,陳宮擔任這支大軍的軍師,他們的目標:首先是平定位於右北平與昌黎郡北方的東部鮮卑闕機一部,等這邊的戰事結束後,他們再繼續西進,與關羽帶領的第一軍分區的部分將士一道,攻打位於彈漢山的鮮卑王庭,目前這裏是名義上的鮮卑大王和連的屬地,不過西部鮮卑的另外一個大人日律推演知道自己難以抗拒漢軍的進攻,便把自己的隊伍也都帶到了和連的地盤,兩軍合兵一處,再加上中部鮮卑柯最的勢力,可以說目前他們是三部鮮卑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也正因為如此,老劉和戲誌才等人才會決定由兩支隊伍合計五個正規軍、士兵數量也有八萬人來聯合攻打他們,等完成了對鮮卑人的征討之後,公孫瓚等人的任務也不算完,他還要繼續北進,將位於鮮卑北方的丁零拿下,這樣他們的全部任務才算完成。
而戰役初期,公孫瓚帶著的大軍很快便突進到闕機盤踞的白狼城一帶,與鮮卑士兵展開了激戰。由於闕機手下的士兵總數目前也隻有不到七萬人,因此在裝備精良的漢軍的連番攻擊下,隻能被動的抵抗,最後龜縮在白狼城中,希望依靠白狼城堅固的城牆擋住漢軍的進攻,隻要時間拖得久了,漢軍的糧草供應不上,自然便會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