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奉旨入朝(1 / 2)

“好的主公,如此說來我們就當什麼都沒發生一樣,繼續與大家商議幽州的發展規劃,一旦聖旨到了,主公便奉旨前往洛陽,而我會在主公離開之後,把剛才主公所說的這些事情辦好,還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便是在我們的幽州書院中有幾個少年才華出眾,不知主公能否帶上他們,這樣一是讓他們有機會跟著主公曆練,增長見識,二是將來這幾個少年絕對都是難得的人才,還望主公應允。”戲誌才道。

“文皓所說的,可是郭嘉、陳群和劉曄幾人?”老劉問道。

“正是他們幾人,還有徐庶已經被我們派到下邊任職去了,看來主公早就知道書院的學子之中,以他們幾人最為出色了,誌才相信這幾人將來都是大才,尤其是郭嘉,能力肯定會在誌才之上,主公此去洛陽,一定要帶上他,至於其他幾人,誌才可以先帶他們去耽羅島,將來有機會再回中原施展才華。”

“好,就依文皓所說,按剛才何圭的說法,估計兩天之後,郭勝也該到了,我們的時間不多,不過在我去洛陽到朝廷派新的州牧或刺史到任,中間至少還有二十天的時間,足夠我們做好這些事情了,現在我們還是先回大廳中,免得時間長了,讓大家起疑心。”

於是老劉便讓戲誌才先回大廳,自己又賞了何圭一錠足有五十兩重的黃金,然後讓文醜帶他下去吃飯休息,明天便給他兩匹好馬,讓他迅速趕回洛陽。老劉也沒給何進回信,隻是讓何圭回去之後,請他轉告大將軍自己已經知道便可。

平息了一下自己湧動的思緒,老劉若無其事的回到了大廳之中,開始與眾人繼續商議幽州的政事。

當天晚上,老劉將荀攸、戲誌才、陳宮與田豐四人叫到了自己的書房之中,然後將大將軍何進送來消息,告訴自己由於袁槐的詭計,靈帝已經同意以召自己去洛陽封賞為名,實際是免除自己幽州牧之職的事情告訴了三人。

三人聽後均是大惑不解,按理說如今老劉為大漢所立的功勞,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靈帝怎麼會聽信袁槐的讒言,無故免去老劉的州牧之職呢,田豐歎了一口氣道:“主公,我早就說過如今的皇上昏庸無道,主公為大漢立下如此大功,竟然會被罷了官,罷了罷了,我也不再幽州繼續為官了,還是回我的老家巨鹿去當個普通百姓吧。”

老劉道:“元皓怎會如此消沉,皇上隻是免去我的幽州牧之職,並沒有加害於我的意思,我今天下午怕大家起疑心,因此不好叫你們幾位出來,我與文皓商議了一番,決定按照皇上的意思入朝領賞,隻是在我走了之後,新任州牧或刺史到來之前,你們幾位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聽到老劉如此說,陳宮道:“我就知道主公不會任人宰割,請主公明示,我們將來要做什麼,隻要主公發話,我們沒有不從的。”

隻有荀攸聽到陳宮如此說,不由得連忙擺手道:“主公、公台,你們可千萬不要,主公乃是漢室宗親,皇上也絕不會不念兄弟之情的,如果你們因為主公被免了官便,那可是對皇上和朝廷大大的不敬,於情於理我們都不該如此,主公聽我一句話,見了皇上之後,您好好向皇上解釋一下,沒準皇上隻是聽信了袁槐的一麵之詞,隻要主公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皇上,皇上便會收回成命,繼續讓主公擔任幽州牧的,如今幽州地盤比原來大了幾倍,人口也是翻了兩番,再加上諸多外族的加入,如果沒有一位像主公這般雄才大略之人擔任州牧,恐怕很難治理好幽州,我想隻要主公把這些告訴皇上,必會得到皇上的諒解,讓主公繼續擔任幽州牧的。”

老劉知道荀攸一家都是對漢室忠心耿耿之人,因此他這次才決定留下荀攸繼續在幽州任職,有了他的留任,一是可以幫助新任刺史或太守繼續執行自己原來製定的各項政策,保證幽州的百姓繼續過好日子,第二個原因,便是他知道荀攸雖然也會理解自己的處境,不會對自己的做法提出意見,但是讓他跟著走,恐怕他也不會心甘情願,故此他才做出了留下荀攸的決定,如今一看,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於是老劉便製止了荀攸與陳宮繼續爭吵,而是讓戲誌才把他們下午決定幾件事告訴了三人。

聽到老劉隻是為自己留下了一些力量,荀攸覺得以老劉所立的戰功,就是帶走更多的人和物也不為過,因此便沒有再提反對意見,而是同意再老劉走後,他配合戲誌才等人做好這些事情,絕不會讓老劉操心。

由於簡雍目前還在洛陽,因此老劉想的是等自己到了洛陽之後,簡雍自然也會得到消息,到時候不管自己去哪裏,隻要他願意,把他帶上就是了,畢竟簡雍是個處理外交事務的好手,也是自己不能缺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