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其樂融融(1 / 2)

幾人中唯有袁槐沒有說話,他現在正在琢磨自己該怎麼辦,才能讓袁紹當上幽州刺史,所以他現在想看看劉備是不是還要把幽州官府的東西都往幽州分,這樣就更證明了他想讓楊彪前去幽州任職的想法。

老劉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於是便道:“如今我們還要分的,便是幽州的官員和府庫中的財產,還有幽州所屬的正規軍,至於其它的港口、工廠和礦山,我看就按它們所處的地域來處理,在哪邊便歸哪邊所有,你們覺得如何?”

“王爺說的是,這些都是死東西,當然隻能按所處地域來劃分,至於地方官員,我看仍然讓他們在原來的位置上不要動,等將來新任刺史到任後,再來決定這些官員的去留問題,至於幽州府庫中的財產,按理應該一分兩半,兩邊各得一半,而軍隊也是采取這種方法,聽說目前幽州的正規軍有二十萬左右,那就每州十萬如何?”說話的是崔烈,他還是采取兩邊都不得罪的方法,而其他人聽了他的話,也都點頭讚同。

於是接下來,眾人便按照剛才老劉和崔烈的說法,將幽州的所有人財均分成兩部分,將來幽州和新州各得一半,原來三公以為怎麼也要花上幾天才能處理好的事情,結果在老劉的主導下,隻用了不到半天,便已經圓滿處理完畢。

完成了分割幽州重任的三公以及大將軍何進與老劉幾人一起,把分割幽州的地圖、分割後官員的情況、兩州之中目前軍隊的情況都詳細的寫進了奏折,同時也根據老劉的提議,將右北平以東的部分命名為新州,而右北平以西的部分則繼續稱為幽州,如此分割之後,如今的幽州共有原來的四郡(上穀、代郡、範陽郡、漁陽郡),加上這次增加的鮮卑郡、丁零郡和堅昆郡,現在的幽州共有七個郡,人口二百一十萬人,其中漢人有一百六十萬之多,而鮮卑、丁零和堅昆、呼揭人加起來,也不過五十萬上下。

而新州目前共有右北平、遼西、遼東、昌黎、樂浪以及這次增加的韓郡、扶餘兩郡,加起來也是七個郡,不過新郡雖然人口數量也超過了二百萬,但是漢人隻有不到四十萬,而剩下的一百七十多萬人都是剛剛被征服的那些地方的各族百姓,因此在袁槐幾人看來,要想讓這些世代與漢族為敵的外族乖乖的聽話,接受漢人的統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袁槐才下定決心一定要為袁紹把幽州爭到手裏,至於新州,就讓楊彪去那裏折騰吧。

按照老劉所報的數字,目前在幽州的各郡之中,都有上萬的郡國兵,另外幽州的三個軍分區中,共有兵力十九萬兩千人,老劉已經把周泰蔣欽帶領的幽州水軍和關羽他們帶走的一個軍的騎兵、還有高順的步兵軍、耿忠的器械師都已經刨除在外了,因此根據老劉的提議,第一軍分區繼續留在幽州,而第二軍分區分為兩半,兩州各得一半,這樣下來,幽州與新州目前各有六個軍、九萬六千人的兵力,至於軍隊中的那些將領,仍然首先按屬地進行分配,隻是第二軍分區的張頜被老劉調整到了新州,這樣的將領當然不能留給袁紹,袁槐等人不明就裏,因此也就隻能按照老劉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分,因此又用了半天時間,呈報給皇上的奏折也算是寫好了,袁槐與眾人約好明日幾人一道進宮求見皇上,然後把分割幽州的方案報給靈帝,隻要靈帝點頭同意,那麼便在後天上朝之時,將這項決定最後公布給朝中的官員,並且正式任命兩名刺史,從而最後在形式上完成對幽州的分割及刺史的任命。

老劉與何進一道離開了太尉府,路上何進對老劉道:“玄德,我看你今天似乎想讓袁紹去新州任職,是不是你已經把幽州的財產和有能力的文武官員都留在幽州了,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是不是明天就要幫楊彪說話,讓皇上派他去幽州當刺史呢?”

老劉道:“遂高兄放心,在分配之時,我並沒有把有用之人都留在幽州,恰恰相反,我是想讓楊彪去新州當刺史,因為新州之中不僅有大量的礦產,而且幽州造船廠也在旅順港內,雖然新州的百姓以外族居多,但是隻要官府善待他們,再加上有一支精兵負責維護新州的治安與城防,就可以讓這些外族百姓服從官府的統治,所以遂高兄我們要做的,不是讓袁紹去新州,而是要讓袁紹留在幽州,如果我們這樣做了,估計袁槐還會感激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