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葡萄美酒(1 / 2)

可是由於匈奴人仍然經常到西域諸國進行挑唆(如今北匈奴人已經被老劉帶兵趕出了他們原來的地盤,逃亡更遠的西方去了,但是仍然會不時派人前來西域進行活動),因此形勢也不容樂觀,前些日子位於它乾城以西四千多裏遠的疏勒國國王便起兵,雖然張晏也曾聯合了龜茲、焉耆、車師前後部合兵共計三萬餘人,前去討伐疏勒,結果雖然大軍向疏勒國都楨中城發動了猛攻,但是城中的疏勒軍隊也是拚死抵抗,不肯認輸投降,最後聯軍攻打了四十多天也沒有攻下楨中城,由於距離太遠,後勤供應不上,張晏無奈,隻能收兵作罷。

看來西域如此的管理辦法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而且也會為將來這一地區的安定埋下無數的隱患,因此在老劉的心中早已打定了主意,一旦將來自己出使歸來,一定要向皇上稟明此事,同時讓皇上也明白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然後將來派一支大軍過來,收編這裏的眾多屬國,最後劃成大漢的一個州,按照大漢其他各州的管理辦法來對西域進行管理,同時在這裏加派重兵駐守,隻有這樣,才會使大漢對這一地區的統治能夠長久的維持下去。

張晏和客廳中的眾人看到老劉似乎一直在沉思,也就沒有打擾他,而這時也在屋中的郭嘉就坐在老劉的旁邊,看老劉一直在苦思冥想,於是郭嘉便張口向老劉道:“主公可是在想如何行事,才能將西域諸國真正納入大漢版圖之中?”

老劉抬眼看了一眼郭嘉,然後向他道:“奉孝說的沒錯,我大漢采取西域都護府和長史府的辦法,應該說隻是一種權宜之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國家的歸屬問題,奉孝可有什麼好主意,能使西域之地不再長期處在這種戰亂之中呢?”

郭嘉看著老劉道:“其實主公的心中早已有了主意,您之所以問我,隻是想考校一下我,難道主公在幽州對北方那些外族所做的一切,不能拿到西域來繼續如法炮製嗎?而且要想如主公所說的一勞永逸,那就隻有采取軍事行動,而且在實際控製了西域之地以後,還必須在這裏駐紮大軍,像我幽州那樣的正規軍,而不是僅僅在長史府中配備了五百名士兵,按我的估計,此地乃是連通我大漢通往西方的貴霜、安息和大秦的必經之路,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我大漢在西域的駐軍,至少當在五萬以上,另外摒棄如今的這種管理方式,直接將西域改成大漢的一個州,按照與大漢其他州郡相同的方法進行管理,才可以保證西域長期處在我大漢的統治之下,不知我所想的可與主公所想的相同?”

看來郭嘉年紀雖小,但是看問題卻已經相當全麵,而且也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結果,於是老劉讚許的點了點頭,然後轉向張晏道:“張大人,剛才我的小謀士所說的辦法你也聽到了,你在西域為官多年,熟悉這裏的具體情況,如果要想讓西域長治久安,奉孝的方法是否可行?”

張晏聽到兩人的對話之後,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今看到老劉向自己發問,於是便對老劉道:“王爺的這位謀士年紀雖小,但是他為王爺所出的主意卻是非常高明,前些日子也曾聽北方與匈奴相鄰的那些小國傳來消息,似乎匈奴人都被漢軍趕走了,而且是被王爺帶人趕走的,現在西域長史府所轄之地的北方尚有烏孫存在,他們與我大漢之間亦敵亦友,當我大漢強盛,而匈奴對烏孫構成威脅時,烏孫國王便與我大漢交好,共同對付匈奴,而當匈奴勢大時,他們又會倒向匈奴人一邊,如今匈奴人已經被王爺趕走了,因此下官估計下一步烏孫國又要與我大漢修好,隻是您的小謀士說的對,要想使西域之地長治久安,唯有用武力將西域的各個大小國家全部征服,然後撤銷西域長史府,將西域變成大漢的一州,與大漢的其他州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管理即可,西域地處邊陲重地,因此駐紮重兵也是形勢所需,我就希望等王爺出使回朝之後,向皇上奏明西域的情況,然後由王爺揮師西進,將西域之地以及烏孫和大宛兩國悉數平定,則自此西域也將與大漢其他地方一樣,成為百姓安居樂業之地,這也是下官平生誌願,還望王爺一力促成,下官在這裏先帶西域之地的百姓謝過王爺了。”

張晏說完,起身向老劉跪倒磕頭,這一下才讓正在那裏大快朵頤的眾人發現老劉原來一直在和張晏郭嘉兩人商議事情,幾名文官倒是聽到了,也為郭嘉的主意叫好,而那幾員武將也是很高興,因為朝廷如果真的按照郭嘉剛才所說的計策行事,那麼他們自然又有仗可打了,身為武將當然要像主公所說的那樣,要為大漢開疆辟土、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