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安息的內地還會有如此危險,但是安玄大師的話老劉他們知道肯定是有根據的,所以使團在最初的十天之中,是在帕提亞國的境內行走的,而帕提亞國的國王在知道了大漢使團到來的消息後,親自在帕提亞國的都城帕提亞城迎接老劉等人的到來,有安玄大師的出麵,同為安息王室後裔的帕提亞國王海勒斯對大漢使團非常熱情,而老劉在酒桌上的豪爽也令海勒斯將老劉引為知己,硬是留大漢使團在帕提亞城逗留了五天之後,才在老劉等人的一再要求下,放大漢使團繼續西行。
在離開了帕提亞城之後,又向西前行了三天之後,使團便進入了與帕提亞國相鄰的阿帕麥亞國。因為安玄大師早已提醒過老劉等人,因此在進入了阿帕麥亞國境之後,老劉便再次將不到四百人的衛隊分成了三部分,這次是讓文醜帶著五十名親衛隊員和一百名禦林軍擔當隊伍的前鋒,而太史慈領著一百名禦林軍士兵和三十名親衛隊員在後方為後隊,老劉則帶著淳於瓊和張飛以及剩下的一百多名士兵走在隊伍的中間。老劉也交待前後的文醜和太史慈,一旦遇到敵人來襲,就用連弩擋住敵人的進攻,如果敵人撤退,也千萬不可貿然追擊,雖然還沒有與安息軍隊打過仗,但是老劉也已經從安玄大師口中了解了安息軍隊作戰的特點,因此老劉也曾私下和陳宮郭嘉等人商量過,要對付安息的鐵甲騎兵和弓騎兵,最好的方法便是放敵人來到五六十步遠的地方,這個距離連弩的威力最強,雖然安息人的鐵甲騎兵戰馬和騎兵都有鐵甲防護,但是畢竟不可能把整個身體擋的密不透風,隻要他們身上有沒被鐵甲擋住的地方,漢軍的連弩便可以射中他們。而另外還有一個對付鐵甲騎兵的更好的方法,便是用高順所訓練出來的陷陣兵對付他們,到時候由手持長矛的長矛兵站在前邊,而鉤鐮槍兵則蹲在他們的身後,用鉤鐮槍去鉤住那些鐵甲騎兵的馬腿,一旦戰馬失去平衡倒地之後,身披重甲的鐵甲騎兵恐怕連走路都困難,肯定會被前邊的長矛兵輕易的用長矛刺死。至於安息的弓騎兵,老劉幾人並不覺得其有多麼可怕,畢竟他們的身上沒有任何的盔甲和盾牌掩護,以前之所以他們被傳得神乎其神,主要是安息人的複合反曲弓比起羅馬和貴霜士兵手中的弓箭來,射程和威力都要大,但是遇到漢軍手中的連弩,並且漢軍身上可都穿著精鋼打造的全副盔甲,手中連弩的射程又比他們的反曲弓遠不少,因此隻要在安息人的弓箭射程之外攻擊他們,安息的弓騎兵便根本不是漢軍的對手。
做好了準備之後,使團便小心翼翼的進入了阿帕麥亞國的地盤,好在這裏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之地,因此沒有那些適合設伏的山脈森林,所以使團倒不用擔心會有敵人設下埋伏來對付自己。
頭兩天都很安全,路上雖然也看到一些當地的安息人,但是對於使團的態度明顯與在前邊的赫拉德城和帕提亞國有所不同,這些安息人似乎並沒有把大漢使團當成他們的朋友,因此對於使團眾人並不十分友好,所以為了避免在城中被敵人攻擊會很難脫身,所以老劉傳令這次使團盡量避開沿途經過的那些城池,因此這樣一來使團前進的速度也減慢了許多。而到了進入阿帕麥亞的第五天,老劉等人所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
今天早晨使團在拔營出發的時候,老劉等人便看到在後邊不遠處,有一支安息人的弓騎兵隊伍一直跟著,隻是這支隊伍的人數不多,大概也就二三百人。看穿戴與老劉他們在剛進入安息境內給他們帶路的幾名弓騎兵完全一樣,看樣子他們似乎就是在跟蹤使團,因為一直到了中午使團開始找了一處平坦的地方埋鍋造飯的時候,這支隊伍也在距離使團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並且也開始吃他們隨身攜帶的幹糧。
當安玄大師帶著幾名親衛隊員騎馬過去想問問他們為什麼總跟著使團的隊伍時,那些安息弓騎兵立刻上馬跑開了。因此老劉與隊伍中的幾位大臣商量了一番,覺得前方肯定有安息人的埋伏,搞不好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那種鐵甲騎兵,因此王允提出要是不行的話,不如使團便繞路前行,他剛才已經向幾名商人打聽過了,如果從這裏折向南行,也可以直接穿過阿帕麥亞的領土,進入安息的另外一個附屬國塔比亞的境內,從那裏也可以繞到安息的都城泰西封,隻是距離大概會比直接走現在的這條路遠上千裏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