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登聽小澤丸所說的話也很有道理,可是王城之危自己決不能坐視不理。因此考慮了半天,竹下登才對小澤丸道:“統帥大人,要不然待今晚天黑之後,咱們在趁著夜色離開大營,這樣對麵的漢軍也就不會知道了。大人您看如何?”
聽了竹下登的建議,小澤丸搖了搖頭道:“竹下將軍,我們在夜裏離開,漢軍明天也一樣會發現,因此我在想不如我們隻帶著六萬人離開大營,剩下的一萬人繼續與往常一樣,守衛河邊的渡口,在營中生火做飯。如此便可讓漢軍以為我們的隊伍仍在營中。這樣我們才會安全的返回宇都宮。竹下將軍意下如何?”
“大人高見,那我們就今晚行動?”竹下登向小澤丸問道。
“我看咱們不必等到夜裏,咱們的大營距離河邊尚有一段距離,而且大營後邊便是樹林,我們還是盡快動身的好。咱們可以讓隊伍悄悄從大營後邊進入樹林,然後從那邊出去,漢人肯定也看不到。再說了咱們營中還有近萬名士兵和傷兵。有他們在營中迷惑漢人,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平安離開,竹下將軍你說是吧。”小澤丸現在想的是兵貴神速。自己的步兵本來速度便不如漢人的騎兵,早走一天便可以將漢軍甩的更遠,自己也就更安全一些。因此他才大膽決定馬上動身,盡早離開這裏。
竹下登當然也希望越早回去救援王城越好。因此小澤丸說完,他更是連連點頭。兩人便馬上派人把營中的大小軍官找來,然後小澤丸將隊伍馬上要離開大營,回去救援王城的決定通知了眾人。
得知王城被圍,隊伍中邪馬台國的那些軍官當然著急。於是在小澤丸與竹下登安排好如何撤兵,哪些隊伍留下之後,眾人便都回去準備去了。按照小澤丸的部署。大軍馬上分批行動,從大營後邊的樹林中撤走。等所有人都過了樹林之後,隊伍再集合到一起,向宇都宮方向前進。
於是營中的倭兵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忙碌,六萬大軍終於穿過樹林,來到了樹林後邊的空地上集合完畢。看看人也齊了。小澤丸便傳令隊伍立刻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向宇都宮方向前進。
竹下登此時走在隊伍的最前邊。在他們帶出來的六萬士兵之中,還有兩萬多人都是邪馬台國的士兵。其餘的是倭麵土國和倭奴國的士兵。隻是如今帶領他們的將軍不是戰死便是還沒有回來,因此現在這兩國的軍隊反倒成了小澤丸的隊伍。
隊伍之中除了小澤丸和竹下登的衛兵之外。其餘的全都是步兵。因此隊伍雖然全速前進,但是速度仍然很慢。這令歸心似箭的竹下登和邪馬台國的將士更是著急。因此他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漸漸與後邊的近四萬人拉開了一段距離。
在河對岸的漢軍大營中,陳宮派來送信的水軍士兵早已遊過了連湖河,來到營中將陳宮的安排告訴了老劉等人。
看來一切都已就緒,就等著倭人上鉤了。因此老劉便派人盯著對岸的倭人大營。一旦發現倭人開始行動,這邊也該早做準備,盡快渡河了。
為了監視對岸倭兵的動向,漢軍早已在河邊搭建了一座高高的瞭望塔。雖然倭人的大營遠離河岸,但是在高塔之上,仍然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倭人大營內的情況。所以在倭人撤兵之時,雖然他們的動作很隱蔽,但是畢竟六萬多人在營中調動,因此還是被高塔上的漢軍士兵發現了一些苗頭,於是他們急忙給大營中的老劉送信,倭人似乎有什麼行動。
得到消息之後,老劉帶著郭嘉等人迅速趕到了河邊,幾人一起上了瞭望塔,觀看倭人大營內的情況。
老劉的眼力極佳,馬上便看到倭人是在調動兵力,從大營後邊的樹林離開。因此他馬上告訴了身邊的郭嘉等人。
關羽和徐晃也都大致看清了倭人的行動,郭嘉估計是從小書讀的多了,因此眼力遠遠不如他們幾人。不過知道倭人是在撤兵之後,眾人知道肯定是胡煒和吉光的行動成功了。
看了一會兒之後,老劉發現倭人似乎並沒有全部撤走,營中仍有一些倭兵沒有離開。河邊渡口處的那些倭兵也都仍然留在原地,這部分的倭兵便有四五千人之多。
當老劉把這些情況告訴了郭嘉之後,郭嘉笑了笑對老劉道:“主公,看來這倭人頭目倒也有些頭腦,為了不讓我們發現他已經撤兵,竟然想出個丟卒保車的辦法來迷惑我們。既然陳大人那邊早已做好了準備,我們也不用著急,等倭人全部離開遠去之後,我們再開始渡河也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