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與郭嘉在吃過午飯之後,便立刻趕到了太守府,向太守韓說與長史虞翻辭行。
聽說耽羅王明天便要離開,韓說與虞翻都有些不舍。因為這幾日他們與耽羅王每日裏談天說地,兩人均受益菲淺。耽羅王所說的很多東西令兩人眼界大開,他們也還有很多問題想向耽羅王請教。因此當耽羅王告訴他們明天便要離開西陵城,前往襄陽時,兩人便極力挽留耽羅王再在西陵城中多住幾日,他們也好有機會繼續向耽羅王請教。
那邊已經與蔡瑁說好了明日便走,老劉當然不能說了不算。況且自己在西陵城中也已經呆了四五天了,所以老劉便婉言拒絕了兩人的好意,決定明天一早便按照與蔡瑁的約定,從城外的碼頭坐船離開西陵城。
看到耽羅王心意已決,韓說與虞翻也知道耽羅王時間緊迫,而且王爺這次離開耽羅島似乎也有些日子了,估計他還要盡快趕回耽羅島,兩人也就隻好不再挽留耽羅王。不過韓說還是決定當晚自己在府中設宴,請耽羅王帶著幾位夫人和屬下眾人全都過來,也算是自己為耽羅王送行。
韓說的這個請求老劉當然無法拒絕,而且幾日相處下來,老劉與韓說、虞翻的關係相處的也頗為融洽,自己也從兩人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因此老劉便答應韓說自己晚上一定前來赴宴。
當晚的盛宴自然少不了當地的美食和產自北方的美酒。隻是老劉想到明天自己一行人還要上路,且路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便會遇上水盜,因此老劉便沒有讓文醜等人喝多,而是每人喝了三杯老白幹之後,便隻吃菜不喝酒了。
不過就這三杯酒,年邁的韓說喝完沒多久,昏昏欲睡的他便被下人扶回後邊休息去了。而虞翻知道老劉等人明天要遠行,也就沒有逼著他們再喝。
第二天一大早,老劉便帶著幾位夫人還有露西拉母女,郭嘉和文醜、趙雲等人離開了西陵城,趕往城外的碼頭。
結果老劉等人到了碼頭的時候,蔡瑁兄弟倒是比他們先到了。三兄弟正看著停靠在岸邊的那艘戰船發呆呢,便看到老劉等人也到了。
此時虞翻也帶著一些太守府的官員來到了碼頭,為老劉等人送行。他這次來除了是奉韓說之命,代他給耽羅王送行外,他自己也是一定要親自前來。畢竟自己答應了耽羅王,若是鄱陽島王爺的那支水軍有事,自己一定要盡力幫忙的。
與虞翻告別之後,老劉便帶著眾人上了大船,然後在岸邊虞翻等人的目送下,大船緩緩駛出碼頭,沿著長江繼續向西南方向而去。
蔡瑁兄弟三人上了戰船之後,幾人便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看著什麼都感覺新鮮。好奇的蔡瑁帶著蔡中、蔡和在甲板上四處轉了一圈之後,便請文醜帶著他們下了船艙,他要看看下邊的水手是如何劃槳的,才使得這艘戰船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文醜帶著三人下了船艙之後,蔡瑁也看清了下邊的構造。看到戰船的兩側竟然有一百多名槳手同時**槳,蔡瑁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艘船會如此之快了。而且看到最下邊隔成的一個個互不相通的小艙,蔡瑁開始有些不解,待文醜大致跟他解說了一番之後,蔡瑁明白了原因,不由得在心中大為讚歎。
而當文醜得意洋洋的告訴蔡氏兄弟,這艘戰船便是由主公親自設計的之後,蔡瑁心裏對老劉也是更加敬佩。得知這艘船不過是耽羅島水軍之中從規模上位列第三的中型戰船時,蔡瑁心裏更加吃驚。他見過的最大的戰船便是荊州水軍所擁有的三層樓船。原來他曾以為那種樓船便是水戰之中最強大的戰船,但是今日看到耽羅島水軍的戰船,知道了船上那幾具巨弩與投石機的威力之後,蔡瑁才總算明白了,盡管自己身處的這艘戰船比起樓傳來低矮了許多,但是水麵上本身風浪就要比陸地上大,如此低矮寬大的船身反而使得戰船在水麵上更為平穩。而劃槳的槳手全都處在船艙之內,不僅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便是與敵人交戰之時,也根本不用擔心會被敵人的弓箭射中。
蔡瑁深知水戰之理,因此對於這艘戰船的設計不由得連聲讚歎。蔡中蔡和兄弟覺得這艘戰船除了比以前自己坐過的其他船隻平穩以外,他們也根本不知道蔡瑁到底為什麼,嘴裏不停的誇獎這艘戰船的好處。
到了現在,蔡瑁終於明白為什麼耽羅王與郭嘉根本不怕在路上遇到水盜了。而且按文醜告訴他們的,耽羅王從耽羅島離開的時候,是帶著兩艘這種中型戰船,船上共有一百名親衛隊員和二百名水軍士兵。文醜帶領的這些親衛隊員更是令蔡瑁心驚,因為他從這些人的身上,感受到一種令人心寒的壓力,蔡瑁相信便是老劉身邊的這些士兵,足可抵得上荊州的上千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