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維能力的教學理論與課堂實施途徑(1 / 3)

思維能力的教學理論與課堂實施途徑

本期策劃

作者:崔光佐等

思維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思維理當成為教學的核心內容。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蘇格拉底就已經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近年來思維教學也一直受到眾多教育學家的重視。杜威對思維和思維教學進行過係統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提出了思維的五階段理論,並對思維訓練提出了很多建議。斯滕伯格是另一位對思維和思維教學進行過深入研究的學者,在《思維教學——培養聰明的學習者》中,斯滕伯格將人的思維分為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同時將思維教學分為四步:(1)熟悉問題;(2)組內解決問題;(3)組間解決問題;(4)個人解決問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為思維而教”,“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先生根據思維的結構提出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認為思維型課堂包括認知衝突、自主建構、自我監控和應用遷移四個方麵。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最複雜的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也是當前國際上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心理學家對創造過程做過大量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所提出的四階段論。吉爾福特和托蘭斯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要素,因此構建了測量創造力的量表。國際上很多學者也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並以培養發散思維替代培養創造能力。然而,斯滕伯格的實驗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的相關度很低,即發散思維並不能作為評價創造力的依據。

雖然思維教學一直被廣泛地重視和研究,但是人們在這方麵似乎並沒有取得顯著的進展。人們似乎並沒有找到一種有效的思維教學途徑,甚至關於思維的概念也沒有形成共識,關於思維能力甚至找不到內涵描述。很多人在談論思維能力教學時都與思維教學混用,籠統地稱為思維教學。正是因為人們對思維能力沒有明確的定義,沒有確定思維能力的含義,這直接導致了人們在從事思維能力教學時缺乏明確的目標,思維能力教學的內容難以確定,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例如,杜威使用思維訓練代替思維教學,德博諾使用思維訓練一詞,顯然他們所指的內容不同:杜威指的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德博諾指的是思維技能的訓練。我國學者林崇德等也使用思維教學一詞。

針對當前思維以及思維教學中的問題,本文首先對思維能力的內涵進行了界定。通過分析思維能力的作用過程揭示思維能力的本質,並以此構建思維能力的教學理論和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途徑,並簡要介紹了教學實驗結果。

思維能力的相關因素及其關係

1. 思維

辭海解釋為:與“感性認識”相對。指理性認識,即思想;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即思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通常指邏輯思維。

顯然,這種解釋不包括非邏輯思維。人們對於思維的定義並非一致,不同背景的人會對思維有不同的認識。然而我們研究思維的目的是搞清楚個體思維的發生過程,因此我們采用心理學的解釋,即“思維是解決問題時所進行的精神活動”。

2. 思維能力

心理學認為,能力是成功完成某類活動所需要的穩定的心理因素。結合上麵的思維概念,我們得到一個綜合的概念,“思維能力是成功解決某類問題所需要的與知識相關的穩定的主觀條件”。之所以加上“知識相關”,是將智力因素從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分離出來,例如與習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分離出來,以便與人們的常識相一致。

3. 思維能力及相關因素

人類個體麵對要完成的事情,一般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知道怎麼做;另一種是不知道怎麼做。對於前者,當事者會不加思考地利用大腦中的知識和技能完成這項工作;對於後者,當事者就遇到了困難,即出現了問題。當事者要想完成任務,就必須通過思考,或者借鑒已有的方案解決問題,或者無法利用已有方案時,自己創造一種方案解決問題。當然,有時候困難很大,問題不容易解決,需要很長時間的思考,需要克服種種困難,戰勝自己的種種弱點之後才能解決。以上這些情況的分析,其中有幾個術語解釋如下:(1)陳述性記憶。我們將存儲言語信息的記憶稱為陳述性記憶,即相當於人們常說的知識。(2)程序性記憶。我們將存儲如何操作的信息的記憶稱為程序性記憶,即相當於人們常說的技能。(3)內隱記憶。我們將人類個體自己不能意識到的記憶稱為內隱記憶。比方說,有時我們突然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我們自己也不能解釋自己是如何想到的,然而想到方案確實是源於自身的內部因素,這種因素是什麼也確實無法說清楚。心理學將程序性記憶也包含在內隱記憶中,為了與常識相一致,我們在此將二者分開。

在心理學中,我們將突然出現解決問題的想法稱為頓悟。頓悟不是一種技能,不是自己能控製的,即頓悟不是自己想頓悟就可以頓悟的,而頓悟往往發生在無意識狀態下,尤其是在自己長時間投入思考問題的情況下無意識中突然出現的。頓悟也是思維的一種,是一種無意識思維,頓悟中的思維過程都是並行發生的,各種思維交織在一起協同發生。因此頓悟是一種比邏輯思維更複雜的高級思維,新的思想幾乎都是在頓悟狀態下出現的。雖然人們無法精確控製頓悟發生的時刻,但頓悟的發生也有相對穩定的條件:長時間的、專注的思考和探索,思維開放、不固執,激活足夠的與問題相關的策略和知識。從頓悟的外在表現可以推斷:頓悟需要良好的做事態度和習慣,以及堅強的意誌力;同時也需要開放的人格、靈活的思維方式,持久的信心以及保持理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