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 五年後(可不看)(1 / 2)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人們能留得住的往往隻是回憶,而留不住的卻是時間。

五年後,馬店,還是那個馬店。隻是武鏡卻已經十八歲了。算算時間,他花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將《玄素真經》練到了大成。到達了貫通了天地二橋,內外一體的境界。

花費這麼長的時間,是有原因的。武鏡也沒有想到,內功修煉越到後麵進展越慢。五年之中,最後一條經脈上就花了三年,扯了他的後腿。

對此,武鏡覺得自己的天分實在是太差勁了,簡直就是丟了五行道體的臉,或者五行道體並是傳說中的神級體質。

直到後來武鏡踏足江湖才知道,世間卡在先天門檻上的人數,起碼是先天數量的百倍以上。武鏡花了三年就成就先天,可謂是資質,運氣都是上佳的成就了。

隨著踏足先天之後,武鏡對於自己的資質問題早就不那麼上心了。武鏡迫不及待的打開床頭的盒子,從中興致勃勃的翻開《五行法術》的第一頁。壓抑著對於心中其中的法術向往,練了五年的《玄素真經》,這一天,武鏡等待已久。

“先天初成,天地貫穿。以氣調諸身,以氣感天地。神和天地,氣攬陰陽,真氣明滅,法力初成。……”

“什麼意思?欺負我文言文不好!為什麼非得整的這麼玄乎?看人家《玄素真經》,講的淺顯易懂,這才是大智慧。”武鏡咬牙切齒。

由於怕影響到修煉的心境,對於這本法術書籍,他並沒有仔細看過。本以為會像《玄素真經》一般以白話文的方式書寫,誰知竟然碰上這事。

對於這些意思深奧的話語,武鏡完全不感興趣。好在書的後麵,司馬徽做了一些簡單的解釋,這也算是盡了師傅最後一點責任。武鏡讀過之後,才發現這些道理並不深奧。隻是天地至理難以言表,著書之人,希望讀者能夠盡得其中真意罷了。

“原來就是通過調節精氣神,納天地意誌,把真氣性質給轉變成含有自然之靈的法力!至於說的這麼深奧嗎?”武鏡對此頗為不屑。

他平時練氣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天地間的氣。這是呈現一定規律性運動的。詳細解釋,隻要將體內真氣,通過與外界共鳴,加入到這個運動的大循環之中,就算是納天地意誌了。對此武鏡表示沒有難度!

要是別的體製之人,想邁入這門檻,要是沒有超高的天資,就隻能用數年來調節體內陰陽感應,適應外界。而身具五行道體,法力的轉化,武鏡隻用了十天。

法力經過轉化後,已經沒有了真氣那般具有攻擊力。可是恢複速度確實上佳,每次法力耗空,打坐一個時辰,就能恢複過來。倒是比真氣回氣速度快樂一倍不止。

武鏡不知道,他的五行道體雖然不是什麼頂尖的道體,可是對於天地意誌的感應上,還是有先天的優勢的。

天地間的氣,可分為大五行之氣——地火水風空,或者分為小五行之氣——金木水火土。

在上古時,這種體製是修煉速度最快的體製之一。隻是,適合五行道體修煉的五德傳承,早就在黃帝時期之後就已經斷絕,五行法術威力隻是一般,五行道體才漸漸被修道高人扔到了腦後。

…………

畫麵轉回,武鏡翻開《五行法術》第二頁,一種法術“雨霧術”的修煉方法映入眼簾。

武鏡看了兩遍就合上了書,走到院子裏,閉上眼睛,伸手掐了幾個手印,一炷香之後一揮手,院落的上空開始出現蒙蒙的水霧。當院落上空的水霧積累厚厚一層以後,武鏡手印再變,同時大喝一聲——落!瓢潑的大雨就在院落裏落下,院外卻還是晴空,雨的聲勢驚人,隻短短片刻就將武鏡打成了落湯雞。

院子裏的積水慢慢變厚,一直到了一尺深,天空的雲霧才散了去。

“好像不難啊?怎麼書上說,天賦出眾者施法成功至少需要三個月?難道是指練成第一層需要三個月?對,一定是這樣!要是這也算施法成功,那還練個屁啊?”武鏡疑惑道,隨即就是肯定的語氣。

“失敗!太失敗了!第一層的標準是覆蓋一裏方圓,我這中水平,何年何月才能達到!”武鏡運使法力蒸幹了身上的水,懊惱的歎氣道。

要是司馬徽還在這裏,非得被武鏡給嚇死不成。首次五行法術實驗就能成功,還降水一尺之深,這絕對比得上別人數年苦修,這小子竟然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