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長安首味,葫蘆雞(2 / 2)

對於這道被譽為長安味的美食,司命在四川漢中的時候,就常常聽老饕們回味無窮的提及此美味。

據酉陽雜俎和雲仙雜記中的記載。

葫蘆雞起源於盛唐年間,那時候國力強盛,百姓富足,美食文明的花朵,也就盛開綻放了。

美食之花是以強大的國力和財富為根,汲取無數料理人的才和汗水為養分,才會盛開的。

葫蘆雞這片花瓣,還沾著料理人的鮮血。

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出生關中大氏族門閥,憑借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縱橫官場。

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欲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之。韋陟爵位是裘郇國公

有一,韋陟嚴命家廚烹製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製出,韋陟品嚐後認為肉太老,雖然酥脆,但是沒有達到嫩的口味標準,認為廚師沒有用心,命家人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

第二位廚師采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

懾於韋陟之威,其他家廚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

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製的經驗教訓,思考一一夜後。

在烹製前用細繩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時,韋陟才滿意,賞賜他一大筆金銀。

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製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葫蘆雞的傳統選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一公斤左右,肉質鮮嫩。

製作時,經過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後籠蒸,再油炸。蒸時將煮過的雞放人盆內,加醬油、精鹽、蔥薑、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湯,入籠蒸熟。油炸技術要求嚴,菜油燒八成熟,將整雞投入油鍋,用手勺輕輕撥動,炸約半分鍾,至雞成金黃色,立即用鐵笊籬撈出淋淨,隨即放人菜盤上桌。另帶一碟花椒鹽佐食。

司命嚐了一口,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酥脆和香嫩的極致,這道菜都已經達到了,美味極了。

哐當,門口秦府的匾額掉了下來。

“什麼?回民街的人來鬧事?”“是啊,聽是背後有富貴地產的人在鬧事。”“這群無良地產商,窺視這片市中心的好地方很久了。”

司命吃著葫蘆雞底部的大腿肉,皺了皺眉頭。

本書群是54698,歡迎各種美食、電影建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