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5日,東普魯士格但斯克以南五十公裏的林地中間的一塊平地上,陸軍總司令與總參謀長籌劃的閱兵式開始了。
昨天的風雨過後,這片平時寂靜的林蔭熱鬧起來了。黎明的空氣格外清新,散發著草木的芬芳。一戰德國坦能堡戰役紀念碑像一位飽經憂患的老人靜靜矗立,曆經二十年滄桑,親眼目睹了德意誌民族勝利、失敗、屈辱、抗爭、振興和複仇,重新以巨人的雄姿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曆史。
燦爛的陽光穿過樹林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這片森林。李德望著不遠處的小湖泊——在非洲度過兩個月後,他對水格外有感情。朝陽把她的光芒射向湖麵,微風乍起,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
晚春的太陽暖洋洋的。鮮豔的卐字紅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燒。元首在陽光下欣然西望:一道壯觀的以灰綠色為主導的長城,沿湖畔綿亙向東。陸軍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空降兵方隊、軍政學員方隊、女兵方隊、潛艇方隊、武裝黨衛軍方隊等10個徒步方隊、10個裝備方隊,似挺立的峰巒,如堅固的城垛,巍然屹立。
瑞芬斯塔爾攝影組的十幾架攝影機早已布置就位,除了在主席台周圍安置了密匝匝的攝影機外,有兩架機器安裝在搭建的高架木樓上,還有一架攝影機待遇更高,安放在當時的最新科技成果——直升飛機上。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運用直升飛機拍攝電影。
兩天前,瑞芬斯塔爾宴請了元首和陸軍兩位總長,李德對他們選擇的閱兵地點不甚滿意,他更傾向於在柏林舉行閱兵。斯大林在去年德軍離莫斯科幾十公裏時舉辦了閱兵,戰無不勝的德國軍隊豈能怕幾架英軍飛機?
兩年前占領巴黎後,為了不刺激英國和法國人,德軍在柏林、而不是在巴黎舉行了閱兵式。同樣的原因,進城的德軍連凱旋門都沒進,隻是從凱旋門旁邊列隊走過。占領埃及以後,為了不刺激埃及、特別是美國人,李德也不打算讓德軍在開羅狹窄而充滿敵意的街道上耀武揚威,最終,哈爾德選擇了一處林間空地組織閱兵。
事實證明哈爾德的正確:那天晚上,當他們品嚐德國各地的大菜、討論德軍坦克與蘇聯坦克的優劣時,幾十架英國飛機飛臨柏林上空,迫使他們在地下室裏度過了大半夜。
當李德終於從地下室裏鑽出來時,他隻說了一句話:“哈爾德,關於閱兵的事按你說的辦吧。不過,閱兵不光是陸軍的事,你得增加海空軍。”
閱兵場上軍旗獵獵,軍號聲聲,履帶紮紮,車輪滾滾,人歡馬叫,引擎轟鳴。一小撮當地群眾站在空地上興奮地嘰嘰喳喳。受閱部隊在整隊,士兵們並沒感覺到有多神聖,隻是把接受黨政軍領導檢閱當成又一次例行的任務。
如花似月的天才女導演萊妮?瑞芬斯塔爾戴著帽子跑上跑下,成了全場最忙碌的人。她一會兒對手下好言相勸,一會兒破口大罵,一台木樓被風吹得搖搖欲墜,她竟然對負責搭建這個豆腐渣工程的男人屁股上踹了幾腳,威脅他要以浪費國家資產為由把他告上法庭。
元首對她的潛規則以失敗告終。昨晚,李德對冉妮亞談及此事,換來她的幸災樂禍:“活該,你隻會對我和麗達這樣的東方女子耍威風,除此之外連個空姐都搞不定,別說對人家大明星了。”她的臉色隨即暗淡下來:“如果是在蘇聯,她得進集中營。”但這裏是德國,他盡管對這個高傲才女恨得牙癢癢,但無法搞封殺,除了她有過人的才智外,他的黨內同僚都不會答應,再說換人來不及了。但有一點李德清楚的:今後她休想拍官方電影。
這裏倒是沒有敵機轟炸,不過群眾也寥寥無幾,基本上成了武裝部隊的自演自導、自娛自樂。在很短的時間內,哈爾德把這些部隊糾集在一起實屬不易,不能再苛求更多了。好在閱兵式被瑞芬斯塔爾全程拍攝成電影,事後向全德和德國占領區巡回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