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節 互不相讓(1 / 2)

當然,斯大林更不是吃素的,他一刻不停地著手建立“東方戰線”。從1939年10月到1940年7月,蘇聯在德國的默許縱容下大肆攫取在東歐的勢力範圍。通過發動戰爭,蘇聯從芬蘭奪取了大片土地,並迫使波羅的海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自願”加入蘇聯,成為其加盟共和國。其後又占領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至此,蘇聯的西部邊界向西推進了200——300公裏。

由於德國正忙於北歐和西歐戰事,無暇東顧,希特勒對蘇聯超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趁火打劫的行為雖然十分惱火,但隻能啞巴被爆菊——有苦說不出。斯大林在搶奪果實後也想安希特勒,希望通過談判,迫使希特勒承認蘇聯的行為。

1940年11月12日,時值柏林的深秋季節。上午11時,莫洛托夫一行65人抵達柏林火車站。在站台上,布爾什維克的使者受到了納粹外長裏賓特洛甫的熱烈歡迎。在隨後的兩天,莫洛托夫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恭維話,受到了十分隆重的款待。希特勒用盡了一切辦法要使他相信,德國試圖與蘇聯繼續保持友好。

當天中午,裏賓特洛甫同莫洛托夫進行了簡短的交談。德國外長堅定地表示,大英帝國的末日業已來臨,剩下的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德國一到氣候條件許可,就要堅決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從而徹底摧毀英國。到目前為止,這種大規模的進攻迄今之所以未能進行,完全是由於天氣不良的緣故。”

裏賓特洛甫強調,“軸心國家由於具有異常強大的實力地位,因此,它們所考慮的,不是如何打贏這場戰爭,而是如何迅速結束這場已經打勝的戰爭。”

對於德國外長的誇誇其談,蘇聯外長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沒放在心上,更談不上討論。在蘇聯,斯大林決定一切,下麵的人沒有多少權力。莫洛托夫想當然地以為德國也是希特勒掌管一切,他要省下力氣對付德國元首,而不在傳聲筒裏特洛甫身上浪費他寶貴的唾液。

午餐後,希特勒在帝國辦公廳接見了莫洛托夫,並習慣性的開始了長達半個小時勝利者的獨白。他表示德國即將給予英國以沉重的、最後的打擊。

希特勒的原話是這樣說的:“當前,德國的目的不僅是要為這場最後的鬥爭進行軍事部署,而且要澄清在這次最後攤牌中和攤牌之後的極關重要的政治問題。因此,他重新檢查了同俄國的關係,不是從消極的精神出發,而是想要積極加以調整——如果可能的話,使之經曆一個長遠時期。”

把這番雲籠霧罩的外交辭令翻譯成通俗文學,希特勒的意思是最後的勝利唾手可得,德國希望與俄國達成一項長期的協議,共同瓜分歐洲。

盡管希特勒大肆與蘇聯套近乎並誘惑,但莫洛托夫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發出一連串的質問:在《三國條約》中,歐洲和亞洲的新秩序意味著什麼,在這個新秩序中蘇聯將扮演什麼角色。他要求明確蘇聯在巴爾幹和黑海的分界線,並對德國軍隊進駐芬蘭非常生氣。

莫洛托夫刺到了希特勒的痛處,因為德軍近期開始的在巴爾幹的集結正是針對蘇聯的,希特勒隻得含糊其辭,環顧左右而言它。

在12日夜晚,德國方麵在“凱撒霍夫”飯店為莫洛托夫一行接風洗塵。盡管事情還八字不見一撇,他乘著酒性給斯大林報喜:“希特勒希望加強與蘇聯的友誼,願意達成雙方勢力範圍方麵的協議。也希望我們談土耳其問題。關於芬蘭問題,尚未表態,不過我會使他們對此表態。”

第二天下午,莫洛托夫與希特勒的會談持續了3個半小時,雙方像農貿市場上的菜販子一樣討價還價:蘇聯是漫天要價,德國是坐地還錢,兩人吵得不可開交,雙方的矛盾也在這次會談中凸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