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節 英蘇瓜分伊朗(1 / 2)

一位女記者站起來說:“我是華盛頓郵報記者。德國元首先生,你不止一次地說要與美國改善關係。我這裏有份東西,似乎與你說的不相符合。”說完她拿出了一張紙。

伊拉克警衛把紙送到元首的桌子上,前排記者們引頸前望,隻恨爹娘沒能生出長頸鹿般的脖子來。

李德接過紙看了一眼,上麵寫的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英帝國主義及其美國幫凶!”

美國記者說:“這是從我個人的房間裏搜集到的,我們希望這是被錯誤地放到了房間裏。”很顯然,她誤以為這是德國人或伊拉克人故意這樣做的。李德哈哈一笑說:“這是放空炮。你們不是也整天喊要消滅納粹主義嗎?這就算是空對空吧。”

女記者瞅了眼元首,半是玩笑半認真地說道:“從來沒有那隻耳朵能被嘴巴說服。我能問你個敏感問題嗎?如果你回答了我所提的問題,我就承認已經被你說服。”

李德大度地向她攤手:“請便。”

女記者欲擒故縱:“我說了以後你不要怪罪嘍?”

“說吧,沒事。”話雖然這麼說,心裏嘀咕道:這小妞真他媽羅嗦。

女記者狡黠地望了他一眼,邊說邊斜睨著他:“請你告訴我,德國軍隊下一步的前進方向。”

眾多記者全都傻眼了。如此直白地提出國家機密問題,他們的記者生涯裏是大姑娘坐轎——頭一遇。更讓他們吃驚的是德國元首並沒有以“無可奉告”搪塞,而是像拉家長一般暴露了下一步的軍事目標: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在我們的北麵是伊朗。伊朗與德國同屬雅利安民族。在1941年,這個國家被蘇聯和英國這兩個強盜瓜分。我下一步的計劃當然是向伊朗進軍,為我的近親報仇。為了這個行動,我已經等得夠久的了。”

美國女記者馬上提醒他,前不久美國羅斯福總統發出嚴正聲明,德國軍隊一旦越過伊朗邊境,美國政府就要對德采取最嚴厲的行動,包括軍事行動。

她閃著狡詐的眼光對李德說,是不是因為美國總統的這個聲明,使德國在進入伊拉克後停滯不前。

提到這個聲明,李德氣打不從一邊來。就是這個美國,一貫玩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把戲,明曰中立,實則處處與德意誌帝國為敵,成為盟軍的老大。

實際上,就因為這個聲明,讓德國遲遲不敢越過兩伊邊界,讓德國的潛艇戰畏首畏尾,讓他在占領斯大林格勒後一個月還不敢宣布,生怕刺激那個小兒麻痹症患者犯病——撕破最後的遮羞布向德國宣戰。

想到這裏,李德氣得渾身發抖,再也無法自持了,站起來揮舞著拳頭咆哮如雷:“羅斯福!請你轉告羅斯福,我不怕他。天地良心,我對他忍得夠長的了。如果他需要宣戰,就讓他來吧。他不是在世界各地到處放火、與德國為敵吧?我要越過兩伊邊境,明天,不,後天。讓他等著吧。”

李德大汗淋漓地坐了下來,頭上的一縷頭發耷拉在眼睛上。他喃喃地訴說著他內心的苦悶。就在記者們以為他傷心過度氣暈了時,他又突然站起來盡全力喊叫,把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我要為伊朗報仇雪恨,我下命令給天下無敵的德國軍隊,把英國佬和俄國人一腳踢出伊朗,然後我要向外高加索進攻,向哈薩克斯坦進攻,向印度進攻。我的印度軍團正摩拳擦掌呢。”

大家瞠目結舌。他在心急之下,把帝國的軍事行動和盤托出。元首之所以對越過兩伊邊境氣得急火攻心,是因為一年前英國和蘇聯聯手,推翻了親德的政府,把伊朗變成了蘇聯的軍火庫……

←←←←←←←←

伊朗的麵積超過法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和盧森堡國土麵積的總和。幾千年來,她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樞紐,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到伊朗去的人,都品嚐過它香甜多汁的水果——蘋果、桃、杏、李子、葡萄、甜櫻桃和石榴,以及檸檬、柑橘、棗和橄欖。

在伊朗的地下,埋藏著另一種“黑色黃金”——石油。這個國家蘊藏著近200億噸的石油,宛如一艘漂在油海上的大船,讓這個國家的身價百倍。

因伊朗是亞洲的雅利安人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中,它都與德國站在一起。但兩次都因站錯隊而遭不幸:第一次大戰後,卡紮爾王朝被英國給廢了;第二次大戰初,伊朗又因為支持德國,遭到英國和蘇聯的聯合入侵,付出慘重代價。

在伊朗近代史上,伊朗屢遭英俄侵略,隻有德國一直在幫伊朗。被英國扶上台的禮薩汗未吸取親德教訓,再次與德國熱乎起來。

一個人搭錯了車,不算多大的事,下得車來,說聲拜拜,重新找一輛就是了。趕巧的,說不定不下車了,就此展開了一趟新的旅程,乃至新的人生。可是,一旦一個國家搭錯了車,就要遭到國破家亡的下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伊朗宣布嚴守中立,而英俄兩國和奧斯曼帝國很快便在伊朗土地上大打出手。看著在本國領土上肆虐著的仇敵,伊朗人民怒火中燒。1915年3月,經過德國領事瓦斯穆斯的努力爭取,在親德的瑞典教官指揮下,法爾斯省的伊朗憲兵隊向英軍開火,占領了英國領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