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節 史無前例的洲際會師(1 / 3)

1942年9月1日淩晨,正是德軍入侵波蘭三周年。元首到達巴庫。

巴庫位於裏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南部。裏海一個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不僅是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經濟中心。1901年石油產量幾乎占世界石油產量的一半,成為南高加索工業中心和俄國石油基地。1940年,巴庫的石油生產達到高峰,其產量占當時蘇聯總產量的71.5%,是蘇聯的第一大油田。

巴庫是被第五縱隊攻占的。1942年8月2日,克萊斯特親自出馬,帶著第1坦克軍、第2裝甲軍和阿塞拜疆第1軍沿裏海直撲巴庫,遭到秋列涅夫大將外高加索方麵軍第5集團軍的迎頭痛擊。其後,德軍一麵在沿海地帶緩慢而堅決地推進,一麵派出上萬人的高加索士兵裝成蘇軍在蘇軍後方和巴庫油田區殺人放火。在戰役的高潮,德軍傘兵也來湊這個熱鬧。到了8月25日,麵對優勢的德軍機械化部隊,扼守巴庫的最後一支完整的蘇軍放下了武器。

秋列涅夫大將的外高加索方麵軍編有第4、第9、第12、第18、第24、第37,第44、第45、第46、第47、第56、第58集團軍,還有空軍第4和第5集團軍,光聽這番號就能把人嚇出心髒病,其實好多都是空架子,比如第45集團軍在此前的戰鬥中不斷抽調到頓河,如今隻剩下一個師。其餘部隊不同程度地遇到缺失。比損失更嚴重的是蘇軍的士兵:俄羅斯人在這裏非常惜命,因為他們認為這裏純屬亞洲人的地盤,誰的地盤誰作主;當地人早就心生厭戰,而且正確地認為作戰越積極,家園破壞得越徹底。

李德由愛得萊得攙扶著走進第1軍團司令部。坐了兩天兩夜的車,再不值錢的屁股也得發出抗議。在前來迎接的軍團司令克萊斯特上將看來,一瘸一拐的帝國最高領導人和他疲憊之極的隨從們不是來視察工作的,而是逃難來的。

“我的元首,第1坦克軍團司令克萊斯特上將前來迎接。”他強忍住笑一本正經地敬禮,迫使元首也甩開愛得萊德的手很不像樣地還禮。

克萊斯特低聲建議:“要不,您先休息一下?”

李德馬上把自己挺成一杆槍杆子高聲斥責道:“休息什麼?我們再苦,能苦過前線士兵?”

克萊斯特自討沒趣,隻得諾諾著帶路。

李德像分水的犀牛,從一大幫人中間穿越,待元首走過後,剛剛被劈成兩半的水進一步分流:京舍帶領領袖衛隊接管了司令部的保衛,麗達帶著兩個女兵到情報室搜集資料、審問俘虜,薇拉的任務是“協助”通訊班和機要室,冉妮亞自然是擔任元首貼身警衛和軍事顧問。

李德把手搭在愛得萊德肩膀上,由這隻兩條腿的導盲犬引領著爬了五層樓梯,他快要堅持不住了,到了五樓時腿子示斷打著結。愛得萊德手裏的杯子掉了,她彎腰去撿,元首身子一歪。要不是早有防備的冉妮亞扶住,他定然會跪倒在樓梯上。這點隨後得到了證明:鮑曼沒有他這麼幸運,他與自顧不暇的薇拉撲倒在樓梯上,帝國常委的額頭頂到前麵冉妮亞的腳後跟上。

“幸虧那天我沒套馬刺,不然,主任的臉破相了。”冉妮亞心有餘悸。

李德邁著僵硬的步子走進會議室裏,滿屋子的將校們向他敬禮,他像打了一針強心針一樣挺直腰杆向他們行舉手禮:“你們辛苦了。”

“首長辛苦!”他們齊聲吼叫。

一到地圖前,李德馬上恢複了敏捷。他坐在椅子上全神貫注地聽了一陣子軍團參謀長的彙報,示意冉妮亞將最新情況通報給大家。

地圖上紛亂的箭頭中,有兩條紅色的箭頭非常醒目,代表著兩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力量:一條從德國東部引出,經波蘭、烏克蘭、高加索,指向阿塞拜疆的庫拉河。另一條自德國南部引伸出來,經意大利、馬爾他抵達利比亞,然後向東,到達埃及後折向北穿越耶路撒冷、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經波斯進入外高加索阿塞拜疆的加雷河。兩河之間的那一絲間隙,就是德軍要書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光輝篇章的地方,也是希特勒躋身於世界曆史上最偉大征服者的敲門磚。

冉妮亞拿起指揮棒,代表元首講起前線態勢:“高加索北線:到8月31日為止:德軍第30軍占領了的巴統,42軍進入庫塔伊西;古德裏安的第2軍團一部在山地部隊的配合下越過馬米拉山口衝向哥裏,但在其他兩個山口遇到蘇軍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