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與他的結拜兄弟布勞恩依依惜別後,並沒有馬上回國,而是潛入到一百公裏的默默爾地區,那裏是納粹德國的另一個秘密試驗基地——瓦格納博士主持研發滑翔炸彈,簡言之,就是在普通炸彈上加裝製導係統,成為導彈。為了保密,德國人將其稱之為“空中魚雷”,其實叫“空中雷人”還差不多。
德國在戰前就開始秘密研究可製導空對艦武器,用來對付強大的英國海軍,其中比較成功的有兩種:Hs293和X-1(非動力無線遙控炸彈),它們都采用無線電指令控製,可以搭載在德國空軍FW200“兀鷹”重型轟炸機和Do 217中型轟炸機上進行空中投擲。
Hs293外形像一架小飛機,用腹下一台可工作10秒鍾的小型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為動力,最大速度926千米,射程5海裏,總重1045千克,其中戰鬥部裝炸藥295千克。
1940年12月17日,Hs293在佩內明德發射成功,一架亨克爾He-177重型轟炸機將使用陀螺儀的Hs293在波羅的海上空投放,導彈接收機按照轟炸機操縱員發出的無線電指令不斷調整方向和高度,最後“轟隆”一聲擊中目標。從此,世界進入了導彈時代。
1942年春天,一個陰雨靡靡的早晨,元首突然來訪。他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廠房、實驗室,不厭其煩地與研發小組成員商討技術問題,並提出將電視運用到製導係統的大膽而內行的設想。到了盛夏,新一代的導彈試驗成功,被研發小組命名為“阿道夫號對艦導彈”。不過,元首並不喜歡這個名字,他不願意讓阿道夫與軍艦同歸於盡。
新一代Hs293采用了電視製導技術,在彈首加裝了電視攝像頭,用無線電將圖像傳回載機,使轟炸機組可以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攻擊。這種導彈的特征是安裝在尾部用於視頻傳輸的八木天線和彈首的攝像機整流罩。顯然,這是劃時代的設計,是航空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
在為期一周的秘密視察中,希特勒還針對德國科技工作的無序狀態,成立帝國軍工科技委員會,下設各個攻關小組,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製和獎罰製度,把新武器研發工作納入有序高效的軌道上來。元首讓他的拜把子兄弟擔任火箭攻關小組組長,統攬V1、V2及Hs293對艦導彈項目。
1942年4月23日,希特勒正為慕尼黑動亂忙得焦頭爛額,一個神秘的客人前來拜訪他,同時捎來了布勞恩的一封親筆信。此人是布勞恩的助手,他此行的目的是向元首報告,以布勞恩為首的導彈研發小組經過一個月的摸底排查比較權衡,終於找到了理想的試驗場:伊卡裏亞島。
伊卡裏亞島是希臘在愛琴海中的島嶼,麵積250平方公裏。位於愛琴海東南部海外,斯波拉澤斯群島的南端,希臘半島與小亞細亞半島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
伊卡裏亞島原為海盜經常出沒的地方,拜占庭時代又被作為禁閉犯罪高官的流放地。中世紀時成為法國殖民地,聖約翰十字軍團也來過這個島嶼,後被土耳其人占領,將這裏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再後來一直歸屬於奧斯曼土耳帝國。1913年,土耳其與意大利爆發戰爭,這個彈丸小島不願意當三姓家奴,玩了一把獨立的遊戲,並煞有其事地發行貨幣和郵票。當然,這個伊卡裏亞國完全是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敬自己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拿它當根蔥。直到三個月後,害怕土耳其重新占領,於是玩弄了個把自己出租100年的小把戲,主動投靠希臘。
三十年代德國崛起後,島上的居民天天鬧著加入奧地利,成為奧地利的第十個聯邦州。因為奧地利已並入德國,加入奧地利也就加入了德國。而隨著希臘被德國占領,伊卡裏亞島撕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派出代表團到德國求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當麵要求加入德國。隻是他們的熱臉貼到冷屁股,別說外交部長,連裏賓特洛甫的女傭人都沒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