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節 瘸子空軍(1 / 3)

亞速爾群島距歐洲大陸1600多公裏,離德國控製的摩洛哥也有1600多公裏,這個距離對有航空母艦,有戰略轟炸機的美國和英國根本不算個事,但對沒有戰略空軍的德國來說是件傷腦筋的事。納粹德國雖說把空軍從陸海軍中單獨劃分了出來,不像日本和美國,空軍隻配給陸軍和海軍當二奶,但德國長期以來眼睛隻盯著歐洲大陸,缺乏放眼四大洋的戰略眼光,把空軍定位在對地支援上,對執行戰略轟炸重視不夠,德國空軍是瘸子的腿,一條腿長(戰術轟炸),一條腿短(戰略轟炸),這個毛病伴隨著整個戰爭時期,即使到了戰後也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為德國的長遠發展埋下了隱患。

1942年8月,德國對美宣戰,直到這時,希特勒懊惱地發現手頭上竟然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略轟炸機,現有的兩種四引擎重型轟炸機,一種是福克-沃爾夫 Fw 200 兀鷹式,一種是亨克爾177,被稱為德國“鷹獅”。 Fw 200是全金屬4引擎單翼機,航程有3000公裏。作為客機製造的,大戰爆發後匆忙改造成遠程偵察機、海軍轟炸機,加裝武器後改變了原來的結構,飛機變得不穩定,著陸時得非常小心翼翼,不然容易散架,有幾架飛機竟然在大西洋上空自行解體,連人帶武器直接喂了鯊魚。

亨克爾177也問題多多,當初設計這款飛機時亨克爾公司專門請來美國的工程師指導,不知是美國人留了一手還是德國人自作聰明,想入非非地用兩個引擎共享一個變速箱和螺旋槳,把兩個引擎隱藏起來,說是為了減少風阻,這樣一來飛機很容易發熱,動不動就在空中起火燃燒,被人起了個恰如其分的外號:空中打火機。東西不行還要添亂,在辦公室想入非非的空軍老爺們還要讓這個大塊頭飛機俯衝轟炸,這簡直是作死的節奏。

這兩款飛機前一個技術落後,後一個技術太超前,與美國的B17(空軍堡壘)、B24(解放者)一比較,一個是雁雀,一個是鴻鵠,羞得抬不起頭。德軍占領中東,整個右翼都暴露在敵軍麵前,希特勒萬分擔心盟軍會在伊拉克發起一場兩棲登陸,在帝國的軟肋骨砍上一刀,切斷德國在北非與俄國之間的陸上交通線。後來盟軍果然登陸了,慶幸的是登陸地點即不是紅海也不是波斯灣,而是四千公裏以南的馬達加斯加。

後來得知,為了給蘇聯打氣,英美在十月下旬就要在波斯灣的巴士拉城冒險登陸,隻是駐緬甸日軍第十五集團軍突然向印度邊境小城英帕爾發起進攻,英國臨陣退縮,美國不得已取消了。希特勒事後得知嚇出了一身冷汗,也改變了他對日本人的印象:誰說日本是豬隊友?比隻吃飯不幹活的意大利人強得多。

為了確保帝國寬大的戰略側翼,盡管問題多多,有總比沒有強,希特勒矬子裏麵拔將軍,下令大幅度增加遠程轟炸機產量,盡可能的改進設計,加裝雷達。同時組織力量研發新式戰略轟炸機。到1943年仲夏,3600架亨克爾177和2600架 Fw 200 交付使用。

轟炸敵人重兵把守的島嶼,必須得戰鬥機護航,德國的雙發中程戰鬥機Me110和容克88航程在二千公裏左右,轟炸亞速爾群島重型轟炸機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機場直達,但護航的戰鬥機得在馬德拉機場加油,給轟炸機與護航機的銜接,特別是導航帶來考驗。然而,德國人輕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德軍的轟炸機和雙發戰鬥機機載雷達還沒有普及,隻在領航機或指揮官的飛機上裝載了SN2型雷達雷達,容易受到幹擾,性能不可靠,通常導航主要靠陀螺儀、羅盤和地圖,用六分儀測量太陽、月光和星光保持航線,再由導航員計算飛機速度和飛行時間,得出的飛機當前位置,偏差較大。當然,最可靠的是無線電導航,就是在飛行時收聽一個地方的廣播節目,以廣播電台為導航節點導航的,因為無線電是沿直線傳播的,隻要你偏離了航線,你就收不到電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