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普通人要求去大醫院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隻要你有錢,別說去京城的大醫院了,就算是去國外治療也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楚欣月的丈夫張友東不行,原因很簡單,他不但是公務員,而且是剛走馬上任沒多久的副縣長。
跟普通公務員75%以上的醫療報銷比例不同,張友東這個級別醫療費用是全部由當地政府承擔的,也就是100%報銷,政府出錢,並且還不是跟其他人一樣自己先墊付,等出院結算好後在報銷不同,從開始治療到結束,張友東不用自己花一分錢,全部是政府買單。
也就說張友東要去京城的大醫院看病,政府就要開支票派出專人陪同他去京城,以前這樣的事不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也發現了弊端,首先去京城的治療費用肯定要比在當地高得多,打個比方,假設說張友東在豐縣縣醫院治療的醫療費用是10萬,可他要是去京城的大醫院接受治療,這個費用會成倍的增長,會花100萬,甚至更多。
其次張友東雖說就是個小小的副縣長,放在高官滿地走的京城,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沒辦法跟他比的,例如老百姓想掛個專家號千難萬難,最後沒辦法就得花幾十倍的價錢從黃牛那裏買,但是張友東不用,掛號的問題豐縣縣醫院就會為他解決,這事別說動用蘇誌強了,就算是謝天寧都能給辦了,他在京城進修了好幾年,求求自己老師,一個號算得了什麼?
在有床位的問題,就拿京醫大第一附屬醫院來說,床位是相當緊張的,普通人除非得了必須立刻治療的急症,又或者運氣好,不然是很難得到一張床位讓他們住院治療的,很多人都得在醫院周圍的小旅館中等耐,等不了就找人找關係去求住院總,讓他幫著安排個床位。
對於來百姓來說千金難求的床位對張友東同樣不是問題,隻要他想去,用不了幾天豐縣當地政府就會為他安排好床位。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去京城接受更好的治療,就要麵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棘手問題,可對於張友東這種已經算是特權階級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時間一長老百姓自然怨氣很大,前幾年全國很多地方都陸續接到老百姓的舉辦,官員是什麼?是人民的公仆,他們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於老百姓,結果是用老百姓納稅養活的官員不但住院費用百分之百報銷,還跟他們爭搶大醫院的救命床位,老百姓怎麼可能不怒?你花著的我們的錢,享受著100%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我們沒有床位住,你卻有,憑什麼?
舉報的人越來越多,華夏政府也意識到了百姓與官員在醫療資源分配上的尖銳矛盾,很快就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嚴令要求當地官員患病後就近醫治。
華夏的官員有多少?7000多萬人,這是個多麼龐大的人數,如果這些人生點小病就仗著自己是特權階級跑去大醫院治療,生病的老百姓還有活路嗎?治療費出得起出不起暫且不說,就算是出得起,但幾乎就沒有床位可供他們接受治療,畢竟華夏的超大型三甲醫院就那麼多,最好的醫療資源全被官員占用了,老百姓得了棘手的病也就剩下等死一條路可走了。
這是個十分尖銳的醫療資源、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華夏政府任由起發展,一旦矛盾徹底爆發,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把當地的官員限製在當地的醫院中,不讓他們與民爭利,繼續激發醫療資源、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華夏政府是好意,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個下策就是國字臉豐縣一把手榮清明說的話:“欣月你別著急啊,按照政策老張是不能去京城大醫院住院治療的,但是可以讓老張去京城的大醫院找專家看看,讓專家出個治療方案,然後回來咱們照方抓藥嘛。”
這就是下策,華夏政府的規定是不讓當地官員去大醫院住院治療,這就有空子可鑽了,假設某位官員得了闌尾炎,要做手術,仗著自己是特權階級想接受更好的治療,要去大醫院,但有政策限製,肯定是不能住院的,但可以讓當地醫院派救護車立刻把他送去大醫院,在那做了手術,留觀一兩天,病情平穩在用救護車拉回到當地醫院接受後續的治療,這不算是住院,但是治療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也就是手術,卻是在大醫院做的,一樣占用了大醫院的醫療資源,做手術需要人手,這是資源,術後要有張床讓他留觀,依舊還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