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信任或不信任:你戴的是哪副眼鏡
組織發展
作者:史蒂芬·M·R·柯維 等
【 原著節選 】
《信任的速度(實踐版)》
我們生活的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大多數人趨向於透過下列兩副眼鏡看我們的個人關係,看我們的團隊,看我們的組織和我們的政府:“盲目信任”(純真),或者“不信任”(懷疑)。有時候,我們甚至反複地變換兩副眼鏡。“眼鏡”源於很多因素,包括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看待世界的方式(或者我們對他們和他們的看法的反應),我們個人生活和組織生活的經曆,我們接觸的人,我們讀的書,我們觀察的事和我們聽到的事。
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戴著這些“眼鏡”。我們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真實的世界,而不是眼鏡所映照的不真實的世界。並且,我們從不摘下眼鏡,真正地看看這副眼鏡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或者如果戴上不同的眼鏡,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在我們的工作坊,我們經常分享史蒂芬在蒙大拿州休假時的親身經曆。
史蒂芬:
有一次,我雇了一個導遊帶我去用假繩釣鉤釣魚。當我們在釣魚時,他問我:“你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一條漂亮的河。”
“你看到魚了嗎?”
“沒有。”
然後他告訴我戴上一副偏光太陽鏡。
突然,一切都變了。我可以看穿水麵,並且看見了魚——好多好多的魚。突然,我看到了以前從沒有看到的大量的機會。魚一直都在那裏,但在我戴上眼鏡之前,卻認為沒有魚。
在第三章,我們要研究一下不同類型的偏光眼鏡,方式跟偏光太陽鏡類似,能讓我們看見大量的機會,這些機會一直都隱藏在我們的視野之外,但一直都在那裏。但在這一章裏,我們請你暫時停下,好好看一看你現在可能戴的眼鏡,問一下你自己:
·你現在戴著什麼眼鏡?
·你是從哪裏得到這副眼鏡的?
·它是否給你帶來了你想要的生活質量?
·它是否使讓你看到了用於創造繁榮、力量和快樂的實際存在的大量的機會?
隻有當我們明白自己現在是如何看這個世界的——和它對我們生活質量的影響——我們才能真正享受一副新眼鏡可能帶來的不同。
盲目信任的眼鏡
在極端情況下,盲目信任對幾乎每個人和每件事來說都是一種天真、輕信、充滿喜悅、盲目樂觀的信任。有時候,對很多人來說,戴盲目信任的眼鏡很容易,因為它不需要真正付出太多的努力或認真的思考。它容易,還因為,正像馬裏蘭大學埃裏克·司蘭納所指出的:“我們不是生來就信任其他人,但我們在生活的最早期就有信任其他人的傾向。”確實,大多數兒童都有很高的信任其他人的傾向。
即使作為成年人——即使我們也有一些盲目信任的慘痛經曆——但在心裏,我們大多數人真的想信任他人。我們希望能夠相信:我們的政治領導人會以某種方式做他們曾經許諾我們的事情……我們的同事真正地關心我們的利益……某些新的投資機會真的風險很小,產生的回報率卻很高……我們的配偶或伴侶真的會對似乎完全靠不住的行為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一封電子郵件,要給我們一筆巨款,條件是要求我們提供我們的銀行賬號,以幫助某人從外國得到一筆資金,我們真的希望最後會在我們的賬號裏存有一筆可以改變人生的巨款。
因為我們特別想要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就忽視了證據。古語有雲:“我們最容易相信我們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東西。”但代價也是巨大的。當我們通過盲目信任的眼鏡看這個世界時,我們便成了詐騙者、欺詐者、江湖騙子眼中完美的靶子。
盲目信任是伯納德·麥道夫能夠欺詐投資者數十億美元的原因之一,他剝奪了成千上萬人的生活儲蓄,毀壞了很多慈善組織。在承認欺詐罪後,麥道夫說,問題在於他在證券交易委員會官員那裏的“信譽特別好”,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審查官從來沒有向他索要任何基本檔案來驗證他的經營,他說“證券交易委員會從來就沒想過這是一個旁氏騙局”。另外,麥道夫的會計師沒有真正意義上地對麥道夫的生意進行審計,也沒有確認證券是否存在。
很多觀察者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的突然爆發就是由於給了美國抵押貸款行業過多的信任,而缺乏足夠的監管——實際上是盲目信任,最終導致信任被濫用,從而產生了房地產泡沫,引起了產生危機的一係列問題。其他人指出,也可能是給了某些金融組織交易商的“接近盲目的信任”——如尼克·李森這樣的交易商,他獲得了英國曆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巴林銀行(Barings)的信任,他既是交易的場務經理,又是結算運營經理(這兩個職位一般是由兩個不同的員工擔任,目的是相互製約與平衡)。李森從事了未授權的投機性交易從而最終使巴林銀行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