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上天給我們的其實是一樣的,隻要用心去觀察就會發現這一點:一個人有了甜美的嗓音,卻很難再有圓滿的幸福;沒有美麗的臉蛋,卻擁有一顆智慧的頭腦;有了歡聚的快樂,卻必然要承受分別的痛苦……沒有人十全十美,而任何人也不是一無是處。這才是世界的真實和美麗所在。

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無需去羨慕別人的生活,無需執著於太多的欲望和奢求。我們看到了別人的光輝,但同時也要看到光輝背後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困境,更要看到在顛簸背後的成長。

所以,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曲折,不要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因為每次挫折,每個打擊,每道傷痕都有它自己的意義。生活如果都是兩點一線的筆直,就會如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隻有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隻有經曆了悲喜哀痛七情六欲才是完整。請記住:上天給誰的都一樣多。

方法十操練心靈的力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台戲,戲裏盡是人世問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權力、地位、金錢並不一定能使一個人快樂;挫折、困境、無助也並不一定使人沮喪,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快樂與否,取決於我們的心靈。具有強大心靈力量的人,不但生活有快樂,而且生命有平安。

有無隨緣。得失在心放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就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你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如果你不放棄陽光的熱烈,就無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溫馨……生活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或你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選擇,一些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做出選擇,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可以選擇的。樹立了遠大目標,麵對人生的重大選擇就有了明確的衡量準繩。著名詩人李白曾有過“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名句,瀟灑傲岸之中,透出自己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憑借生花妙筆,他很快名揚天下。

但是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自己不過是替皇上點綴升平的禦用文人。這時的李白就麵臨一個選擇,是繼續安享榮華富貴,還是走向江湖窮困潦倒呢?以自己的追求目標作衡量標準,李白毅然選擇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棄官而去。

一些看似無謂的選擇其實是奠定我們一生重大抉擇的基礎,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論多麼遠大的理想,偉大的事業,都必須從小處做起,從平凡處做起。所以,對於看似瑣碎的選擇,也要慎重對待,考慮選擇的結果是否有益於自己樹立的遠大目標。至少可以選擇如何讓自己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沉溺於苦難,始終保持快樂與活力、信心與希望。

猶太裔心理學家林克的經曆就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真理,我們無法選擇客觀環境,但是卻可以選擇內心的安寧與快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猶太人的林克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他的遭遇極其悲慘,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於納粹的魔掌,剩下的唯一的親人是一個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嚴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林克獨處囚室,忽然之間得到了內心的頓悟,在簡陋的囚室裏他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感受——日後被命名為“人類終極的自由”。當時的他隻知道這種自由是納粹德寇永遠也無法剝奪的。從客觀環境上看,他完全受製於人,隻保留了獨立的自我意識。正是這種超脫於肉體束縛之外的獨立意識,使他可以自行決定外界的刺激對其本身的影響程度。換言之,也就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他發現自己還有選擇如何反應的自由與能力。

於是,他便在腦海裏設想各式各樣的情況。比如,自由後如何站在講台上,把在這一段痛苦折磨中所得的寶貴教訓,傳授給自己的學生。正是憑借著意識的自由,他不斷鍛煉自己的意誌,終於使心靈的自由超越了納粹的禁錮,從此以後,監牢已經不再是禁錮,苦難也不再是折磨了。而林克的這種超越也感染了其他的囚犯,甚至是獄卒。在他的幫助下,獄友也在苦難中找到了意義,找回了自我。

林克正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運用難得的自我意識,發掘了人性中最可貴一麵,那就是人有“選擇的自由”。而這正是我們營造自治自立人生的首要準則——自由擇誌。我們的行動取決於我們自己本身,而不是外在的環境或是苦難。人心可以戰勝困難,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盡可能有利的外部環境。

林克無法選擇他生活的環境,但他可以選擇的是自己麵對生活的態度和心情。他用他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如果內心選擇了快樂和希望,生活就會充滿快樂;相反,如果總是想失意的事情,就會讓自己的人生也走向失意的深淵。

記住,雖然我們無力改變一些事實,但我們卻擁有選擇的力量,選擇健康、選擇幸福、選擇快樂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會變得幸福快樂。

學會享受簡單的快樂梭羅有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奢侈與舒適的生活,實際上妨礙了人類的進步。”簡單是一種美,是一種樸實且散發著靈魂之香的美。簡單不是粗陋,也不是做作,而是一種大徹大悟後的心靈升華。

簡單地做人,簡單地生活,其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金錢、名利、地位、虛榮,固然是一種讓人羨慕的人生,但在燈紅酒綠,斤斤計較,欲望和誘惑之外,還有一種不依附權勢,不貪求金錢,心靜如水,無怨無爭的生活。

有對年輕的下崗夫婦,依靠著在早市上擺個小攤賺錢生活,微薄的收入僅夠維持全家人最基本的生活開支,日子過得很艱辛。

夫婦倆過去喜歡跳舞,周末沒事的時候就去舞廳,可現在他們隻能在自家的院子裏打開收音機感受跳舞的快樂;夫婦倆還喜歡喂鳥養花,現在雖然下了崗,他們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這項愛好,鳥籠裏依然是悅耳動聽的鳥鳴聲,院子裏的鮮花也依然鮮豔奪目。鄰居們都很奇怪為什麼這家人麵臨如此窘迫的生活環境還仍然樂個不停,而他們的回答卻十分簡單:“雖然我們沒有多少收入,但快樂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的確,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卻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我們不能左右風的方向,卻可以操控自己的風帆。沒有了工作不要緊,收入減少也無所謂,但生活中不能沒有快樂,如果連最簡單的快樂也失去了,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意義?畢竟快樂是人天性的追求,也是生命中最頑強、執著的律動。

快樂並不是用金錢或是名利來衡量的,簡單的生活同樣可以給予我們快樂愜意的人生。因為我們無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也用不著留意別人看自己的眼神,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快樂嗎?這樣的心靈難道不自由嗎?隨心所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這其實是最簡單的快樂。

簡單的生活自有簡單的快樂,而這種快樂是終日生活在喧囂環境中的人所無法得到的。所以,陶淵明才能寫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名句。

但是,如何能做到享受簡單的快樂呢?秘訣就在於:數算過去美好的回憶,並為之感恩!平時就將生活中快樂的事存進記憶的戶頭裏,一有需要就提出來數算,讓自己感恩。那麼,快樂就會像長了翅膀的精靈,從記憶裏飛過來。

學會享受簡單的快樂,感受窗外天高雲淡,屋內香茗縈繞的意境,或許這才能讓我們獲得人生真正的快樂吧。

生活需要輕裝上陣簡單的人生並不需要太大的壓力,如果生活中總是充滿不正常的焦慮,隻會讓精神始終處於緊繃的狀態,而神經的緊張會引起一係列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如何為自己減壓,讓自己輕裝上陣對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

在加拿大魁北克山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山穀有一個獨特的景觀:西坡長滿了鬆柏、女貞等大大小小的樹,東坡卻如精心遴選過了的一般——隻有雪鬆。這一奇景異觀曾經吸引不少人前去探究其中的奧秘,但卻一直無人能夠揭開謎底。

年冬,一對婚姻瀕臨破裂而又不乏浪漫追求的加拿大夫婦,準備做一次長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兩人約定:如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否則就分手。

當他們來到那個山穀的時候,天下起了雪。他們隻好躲在帳篷裏,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不經意間,他們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然而,每當雪落到一定程度時,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彎曲,使雪滑落下來。就這樣,反複地積雪,反複地彎曲,反複地滑落,無論雪下得多大,雪鬆始終完好無損。其他的樹則由於不能彎曲而很快就被壓斷了。

西坡的雪下得很小,不少樹都沒有受到損害,妻子若有所悟,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其他的樹,隻不過由於不會彎曲而被大雪摧毀了。”丈夫點頭之際,兩人似乎同時恍然大悟,旋即忘情地緊擁熱吻起來。丈夫興奮地說:“我們揭開了一個謎——對於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要像雪鬆一樣彎曲一下,這樣就不會被壓垮。”當我們不能承受背上的壓力時,不妨學著把壓力放下。如雪落枝頭,柔韌的樹枝彎一下腰也就把雪的重量放下了。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至少一種減壓方式,並試著隨時隨地放鬆自己,來消除恐懼或是焦慮所帶來的緊張和疲勞。波士頓醫院的保羅·強林教授在談到如何放鬆時告訴我們這樣幾個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感覺到疲倦,就平躺在地板上,盡量把自己的四肢伸展開來;如果沒有條件躺下來,那就放鬆地坐在一張椅子上,效果是完全一樣的。

閉上眼,對自己說:“太陽在頭上照著,天空藍的發亮,大自然非常沉靜,控製著整個世界——而我,是大自然的孩子,也必然能和整個宇宙合為一體。”平穩而緩慢地深呼吸,這可以有效平靜我們的神經。

做一隻柔軟的貓,像在陽光下懶懶睡覺的貓一樣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柔軟,可以通過瑜伽來鍛煉自己的身體。

記下那些鼓舞自己,讓自己心情舒暢的語言,一感到精神頹喪時就拿出來看看,並從中找到治療的藥方。

友善對人,對周圍的人充滿善意和興趣,不要總是擔心別人的缺點,要對人抱持一種友善且健康的興趣。

放鬆動作:慢慢地蜷曲起自己的腳趾——然後讓它們放鬆;收緊腿部肌肉——然後讓它們放鬆;慢慢地向上運動自己身體各部分的肌肉,接下來讓自己的頭向四周轉動,要不斷告訴自己的肌肉“放鬆,放鬆……”當我們學會放鬆自己,在生活中輕裝上陣時,再多的壓力或者障礙都不再是問題,因為已經沒有什麼能讓我們焦慮的了。

太多的欲望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什麼都想要,卻又什麼都不能要,很多時候這恰恰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人生往往有太多的欲望,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隻會讓我們生活得更加疲累。但是,生活中的許多人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就像下麵故事中的靈魂一樣讓自己永遠生活在不滿和欲望之中。

一個靈魂對上帝說:“請您給我一個最好的形象,我將永遠崇拜您。”上帝仁慈地回答:“好,你準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靈魂問:“做人有風險嗎?”“有,鉤心鬥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那換一個吧!”“那就做馬吧。”“做馬有風險嗎?”“有,受鞭答,被宰殺……”“唉,請再換一個吧。”“老虎。”“老虎?”靈魂樂了,“老虎是獸中之王,它一定沒風險。”“不,老虎也有風險,有時被人獵殺,有一種小動物也是它的克星。”“啊,上帝,我不想當動物了,不如做植物吧。”“植物也有風險,樹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製成藥物,無毒的草人獸食之。”“啊,恕我鬥膽,看來隻有您沒有風險了,請讓我留在您身邊吧。”上帝哼了一聲:“我也有風險,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問,時時不安。”說著,上帝順手扯過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靈魂,將其推下界來:“去吧,你做它正合適。”太多的欲望隻能釀成人生的一杯苦酒,如果我們不學會滿足,或許我們就會喪失掉最起碼的快樂。許多炒股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本來應該賣出的一隻股票就是因為自己一時的貪念而喪失了拋出的最好時機,於是便不得不忍受一個又一個跌停,最後讓它在自己的手裏變成一隻垃圾股;而自己對它的投資也打了水漂,原本還可以買一輛汽車的錢到最後連一隻輪子都買不起了。

這就是欲望釀成的苦果。

有一個非常有錢的財主經常騎著馬在大片的領地上閑逛,非常得意自己擁有這麼多的財富。

有一次,他又騎著他心愛的馬到處閑逛,看到一個老佃農正在樹下,捧著一碗飯在禱告。他跟佃農打招呼,老佃農回答說:“我正在做謝飯禱告呢!”財主看著他碗中的食物,不以為然地說:“如果叫我吃這種東西,我才不要感謝呢!”但老佃農回答說:“上帝供應了所有我要的東西,我覺得應該感謝!”老佃農接著又說:“我正在想你今天應該過來吧,我昨晚做了一個夢,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說,這個城鎮裏最富有的人今天晚上要死去了。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我想我應該告訴你。”財主嗤之以鼻,說:“無聊,怎麼可能呢?”說完就走開了。

財主口中雖然斥責老佃農,但腦中卻不斷回響著老佃農的信息:很明顯的,自己是這個城鎮裏最有錢的人,難道今晚自己就要死了嗎他越想越擔心,越想越惶恐。於是,他找來醫生,給他做詳細的全身檢查。醫生說:“你強壯得很,沒什麼毛病,今晚不可能會死掉的。”為了保險起見,醫生留下來陪財主過夜。財主緊張得一個晚上都沒睡好。到了早上,什麼事都沒發生,醫生走了。財主因為自己居然為了老佃農的一句夢話就這麼緊張兮兮,覺得十分懊惱,自己憎惡起自己來。

朋友,你的錢財能替你帶來像老佃農一樣的快樂跟滿足嗎?擁有再多“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錢財,就算是真正的富有嗎?答案恐怕是未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什麼都想要,這樣活著會很累。如果能舍棄一些欲望,你就會得到更多。

不要被誘惑打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欲望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很難收住。有些年輕人吸毒,開始不過是好奇嚐鮮而巳,他們明知道毒品的誘惑力,卻偏偏還要向它挑戰,因而就一錯再錯,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

一名小偷深夜盜竊,一不小心觸動了警鈴。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形下,小偷自知情形不妙,於是便四處尋覓藏身之所,想要暫且避避風頭,等風波平息了之後再做打算。可是,自己還攜帶著一大包贓物,要藏到哪裏才好呢小偷看到了路邊的一家教堂,突然急中生智,他想:警察再怎麼搜查,也不會想去調查教堂這種神聖的地方吧!於是,他就帶著一大包贓物,溜進了那家清淨莊嚴的教堂。他想請求教堂裏的牧師,允許他在閣樓裏躲幾天。

沒想到牧師還沒聽完他的話就義正詞嚴地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並警告他如果再不離開就要報警了。小偷心想牧師無非就是想要錢,就動之以利,苦苦哀求說:“我一定會報答你的大恩大德,這樣吧,我給你十萬塊你看怎麼樣?”牧師仍然毫不動搖,態度堅定地說:“你快走吧!我是不會幫你的。”“那麼二十萬呢?”小偷仍然不死心,牧師還是拒絕了他的請求。

“那這樣好了,你看給你五十萬夠不夠?”小偷繼續追問。

沒想到牧師聽了他這話後勃然大怒,抓起身邊的掃帚拚命把小偷朝門外推去:

“我是絕不會幫你的,你這個惡魔快走吧!你開的價錢,已經快要接近我心目中的數字了,快滾!離我遠一點!”看吧,牧師雖然虔誠終究還是有底線的,可他卻能堅守自己的信仰,這都是因為他能在自己向欲望屈服之前,就先把誘惑自己的魔鬼趕走。這世上沒有人禁得起~而再、再而三的誘惑,除非自己先遠離誘惑,否則就終將被它所誘惑。

這正如法國作家莫泊桑曾經寫過的:人生森林裏的迷人歧路,是由人類的本能、嗜好以及欲望造成的。如果你能在自己走上歧路之前,就先摒棄這些誘惑自己的本能、嗜好以及欲望,那麼再迷人的歧路也就都無法誘惑你了。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在美夢即將實現之前,還硬下心腸,親手去把它敲碎呢人隻有在控製了自己的欲望、禁得住各種誘惑之後,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而下麵故事中的狐狸就是因為無法控製自己的欲望,才最終白白送了性命。做人,可幹萬不能像它一樣。

鬱離子住在山裏時養了幾隻老母雞。有一天,突然半夜雞叫,他出去一看,發現狐狸正從雞籠裏往外拖雞。鬱離子連忙跑過去製止,狐狸則叼起雞轉身就跑,鬱離子追得滿頭大汗,也沒有追到狐狸。

鬱離子回到家後,心想:狐狸這次既然得了便宜,絕不會就這麼罷休的,它一定還會來。於是,第二天他就守在雞籠旁,等著狐狸。到了半夜,狐狸果然又來了,為了不把它驚走,鬱離子沉住氣,一直等到狐狸進了雞籠又咬住了一隻雞後,才從後麵上去把狐狸捉住了。

說來也怪,狐狸雖然被捉住了,可任憑鬱離子怎麼拉,它總是死命咬住雞不放。

鬱離子不無感慨地說道:“貪心的狐狸啊,你真可以說是至死不悟了,可是像你這樣的事情還多著呢,那些貪心的人和你真可謂是半斤八兩,相差不多啊!”狐狸倘若能見好就收,也不會輕易就被鬱離子捉住了。狐狸的悲劇就在於它被誘惑眯住了眼睛,看不清真正潛藏的陷阱。而人與狐狸不同,人是有理智控製自己行為的,可如果由於誘惑的存在而讓人喪失了理智,自己都控製不了自己,那麼人和狐狸又有什麼差別呢誘惑人心裏的魔鬼,如果它出現,就會把人向危險越拉越近。而防禦它的唯一方法就是遠離它,不給它任何靠近自己的機會,不要讓自己被它打敗。

我們的人生要有所收獲,就不能讓誘惑自己的東西太雜太多。我們要簡化自己的人生,將我們生命莊園中的雜草清除,人生的旅程才會更加愉快。

何必庸人自擾生活中的失敗和壞情緒不可避免,我們雖然不能選擇生命,但卻可以選擇對待生命的態度。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些消極的情緒,但是,小鳥不會試圖去比鄰居多築幾個巢,狐狸不會因為自己隻有一個洞可以棲身而煩惱,鬆鼠不會因為擔心貯藏的堅果不夠而焦慮,狗也不會因為沒有貯藏足夠的骨頭養老而徹夜失眠。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有那麼多煩惱呢生命中很多時候都是庸人自擾,心理學家指出:大部分的壓力都是毫無必要的,其中45%的擔憂永遠不會發生;35%的憂慮涉及過去所做的決定,根本無法改變;12%的憂慮是出於別人自卑感作祟的批評;隻有剩下的8%可以列入“合理的憂慮”範圍。

我們很容易因為看到別人穿金戴銀、喝洋酒、開好車就心生嫉妒,想要與之攀比;我們很容易就活在別人的陰影下,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我們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從而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們卻不能一見到別人喝咖啡,自己就要去吃西餐;也不能一看到別人中大獎,就跑去買彩票。如果你看到別人怎麼樣,自己就也要怎麼樣,那麼你就隻會讓生活變得一團糟。

活出真我,就是要不為別人的議論而活,而為自己生活。凡事不與人攀比,走自己喜歡的路,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拋開那些束縛自己的包袱,活出自己的風格。

下麵就來看看蔣涵是如何從自卑、煩惱中走出來的。

小的時候,經常有人誇白白胖胖的蔣涵長得很可愛,那時,胖還是蔣涵討人喜歡的~個優點,等到長大一點,蔣涵才發現胖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胖,處在青春期的她總認為自己很難看、笨拙,不如別的女孩漂亮、可愛。

那時候,同學們都沒有嘲笑她,但因為自卑,蔣涵會覺得總有同學在嘲笑她。走在馬路上,她總感覺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大概是在笑她胖。

因為胖,蔣涵開始拒絕公眾場所,不喜歡爬山,跳舞;因為胖,她也不願和同學去看電影,就怕電影裏出現大胖子形象。最敏感時,甚至馬路邊有人隨意看她一眼,她也會想到是因為自己胖。

進入大學後,她大部分日子也都是在疑心、自卑中度過的。她經常疑心同學們會在暗地裏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樣子太難看。她不敢穿裙子,甚至因此也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差點兒畢不了業。所有的同學都盼望的春遊秋遊,蔣涵都不願去,因為春遊秋遊都要爬山,她覺得一爬山她就露餡了,人家就得笑話她,會覺得她特別笨。所以每次老師一說明天要去春遊,她會摔了桌子就出去。

這種痛苦,蔣涵覺得比具體的痛苦更真切,因為那時候蔣涵不知道該怎麼拯救、怎麼彌補、怎麼解決這種痛苦。但是經曆過後,蔣涵漸漸才明白這就像是蟲子蛻皮,剛開始,蟲子身上皮開肉綻的很難受,但蛻完皮後就長出了新皮,新皮會比以前的皮更穩定,更能抵擋住外來的風雨,也更美麗。人的經曆就像幼蟲變成成蟲的過程。

真正的轉折出現在蔣涵大學快畢業時,她突然頓悟:這隻不過是成長的煩惱而已。她甚至開始認為胖就是上天給自己的命運安排。她想,每個青春期的女孩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也許別的女孩因為個矮、長青春痘之類而煩惱,而自己是因為胖。

後來,蔣涵不但從心裏克服了胖的影響,還當了主持人。她並不認為從此就可以揚揚得意,當然也不會再自卑了。自卑對她來說,是一種因對外麵世界無知所產生的恐懼感,但有一點不同,從前是自卑控製她,現在,她知道該如何掌控和正確對待這種心態了。

蔣涵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足夠幸運,足夠努力的話,總有一天你會認識到:

許多的擔憂和恐懼其實都是庸人自擾:別人怎麼看你並不重要,你的問題跟別人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何必跟自己過不去莎士比亞說:“一個人一生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並不是由其年輕時的幸運或不幸運來決定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足夠的理智,去找尋人生的真諦。”那麼,這個人生的真諦是什麼呢?一句話,別跟自己過不去。隻要不拿自己撒氣,你的人生就會充實而快樂。而快樂的一個簡單秘訣就是:不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