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善於溝通達目的(1 / 1)

孟子把“天時、地利、人和”看做是戰爭中取勝的三個要件,其實,戰爭如是,政壇如是,幹工作事業如是,人生之成敗也莫不如是。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向別人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理由,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隻有尊重與對方的溝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別人才可能接受你的意見,達到溝通的目的。

南宋初年,硝煙四起,朝廷多麼需要大帥良將!朝野上下均離不開此類的話題,所謂前方吃緊思良才啊!

這一天,建康(今江蘇南京)的行宮內,宋高宗正要退朝,忽聽有人稟報:嶽元帥求見!高宗皇帝聞聽一驚:“嶽元帥從抗金前線回來,定有要事稟告。”於是,立即傳令召他進宮。

嶽飛滿麵風塵,但精神飽滿。他叩拜後,滔滔不絕向高宗皇帝彙報前線的戰事,並有意引到了雙方戰馬的話題。因為他知道高宗喜歡馬。

果不然,宋高宗隨即問道:“愛卿,你最近得到了什麼好馬嗎?”

嶽飛意味深長地說:“臣以前倒是有兩匹駿馬,它們的食量比一般馬的食量要大好幾倍,而且,對食物很挑剔講究,稍微不潔淨就不吃,可是,要論本領,那是普通馬遠遠不能相比的。”嶽飛說著,看了一眼高宗,見他興致正濃,便繼續說:“我一早乘馬出發,起初那馬跑得還不算怎麼快,等跑過上百裏以後,才風馳電掣般地飛跑起來。到了中午,那馬仍然飛速不減,後勁十足。至下午酉時(約下午6時),仍能跑二百餘裏,到達目的地後,我卸下鞍韉,見這兩匹馬不但氣不喘、腿不軟,甚至連汗都不出。如此良馬,才可托以重任啊!”

宋高宗讚許地點點頭,剛要問及,隻聽嶽飛歎了一口氣:“可是很不幸,前不久,我的這兩匹馬先後都死了。”見高宗惋惜的連連搖頭,嶽飛趁機言道:“現在我乘的這兩匹馬,食量倒不大,什麼樣的草料都吃,且不講究髒淨。跑起路來,開始時倒是能飛奔一陣,可沒跑幾百裏就沒勁了,氣喘籲籲,汗水淋淋。這種劣馬,消耗的食料是少,也容易滿足,但是愛逞能,且沒有後勁,真是不可造之材!”

話到此處,宋高宗終於明白了嶽飛的言外之意,他是以馬為題,奉勸自己要珍愛人才。雖然其中隱含批評,但不乏忠告,況且又是暗喻,並沒有傷及宋高宗的自尊心,故而他欣然接受,並連聲讚譽道:“你說得好極了!知馬善用方能得良馬,是良馬就更要珍愛它們!”

嶽飛很懂得進諫的策略,所以最終皆大歡喜。所以說話也是一門很精妙的學問,我們要經常揣摩這些說話的技巧,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