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菜”到“織造官府菜”

人文Culture

作者:江禮暘

江禮暘

獨立食評家

法國美食會會員

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一部飲食大全

我從小學畢業就開始讀《紅樓夢》,到1966年大四即將念完時,已讀了不下100遍。幾十年來,除了陶冶性情外,我在《紅樓夢》中尋找飲食之道。我也關心曹家和李(煦)家這些清初皇家“包衣親信”的作為,但絕對不會去索隱誰是書中的誰,而是關心“織造衙門”裏“宴天子”的是什麼菜。

從飲食的角度看,《紅樓夢》可歸入“大全”之列。從飲(酒、茶、露類飲品)到食(前菜、主菜、小菜、點心、小吃、湯、甜品、水果、糕餅、奶品),包羅萬象。

從菜係來講,應有京菜(魯菜打底)、淮揚菜、南京菜、蘇州菜等。這同曹家從東北做了皇家“包衣”(家奴)開始,進京,先後到蘇州、江寧(南京)織造衙門,後來又有親戚在蘇州織造衙門為官的經曆有關。時不時書內會提到有“內造”(宮內製作)的點心賞賜。食材來源廣泛,廚師隊伍龐大、整齊,雖是奴才,也有不少奴才服侍,飲食極其講究。但我總覺得,再偉大的飲食大全,畢竟是小說,不能全當正常的食譜看待,不是每一樣都能做出來的。譬如最經典的“茄鯗”,如果照鳳姐所說法子,很難做出來,做出來也不一定好吃。但賈府做菜特別講究,連小小茄子也可做得非常好吃,而且葷素搭配,調料也如此豐富,明、清時代已有將家常菜做得如此考究,這也是值得研究的。

還有不少菜、點是我們可以想象出,甚至在今天的飲饌中能找到蛛絲馬跡的,如胭脂鵝脯,似乎就是硝鵝;酒釀清蒸鴨子有點像八寶鴨;豆腐皮包子有點像老上海的家常菜“黃醬”。所以《紅樓夢》還是百看不厭,可作為一部飲食大全。

驚豔吳門人家

來到蘇州潘儒巷31號的“吳門人家”。進門即見貝聿銘題寫的“天珍海味”匾額高懸堂前。掌門人沙佩智女士迎上前來,邀入廳堂。長桌上陳列的兩排有蓋瓷壇,頗似幼時家裏盛放食物的“獅子缸”。其上貼的紅紙,分別寫著雞油、鴨油、蟹油、蕈油、海紅油、香椿油、筍油,以及火腿鹵汁、雞鹵汁、魚鹵汁、黃豆鹵汁、幹貝鹵汁等字樣。我知道,舊時大戶人家什麼油炒什麼菜,調以什麼鹵汁,以求原汁原味,其他佐料隻有蔥、薑、蒜、油、鹽、醬、醋,而與味精等絕緣。

待到在古色古香的座位上坐定,拿起菜單一看——

冷菜有蛋鬆、魚鬆、幹貝鬆、芹菜鬆、薑鬆、油瀑蝦、筍絲雞絲、馬蘭頭拌香幹;

熱菜有:清風碧玉(手剝蝦仁)、藏劍魚、蓴鱸之思、幹燉蛋、金鑲肉(醬方,上覆金箔)、蓮子鴨、明月梅花參(鴿蛋攤成明月狀)、荷塘四仙(芡實、紅菱、馬蹄、藕)、香菇油菜心;點心有烏米飯(以藍莓汁染成)和縐紗小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