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別太在意流言飛語,自己的路自己走(1)(1 / 3)

人各有各的原則,各有各的脾氣性格。有的人活躍,有的人沉穩,有的人熱愛交際,有的人喜歡獨處。不論什麼樣的人生,隻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礙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則。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來自各方麵的否定和非議,隻有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理想,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眾口難調,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則,都有自己為人處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更不能為別人的一席話而改變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頭兒帶著兒子牽著驢去趕集,驢馱著一袋糧食。他們剛出門不遠,道邊便有人對老頭說,“你真傻,為什麼不騎著驢呢?”於是,老頭便騎上了驢。可走不多遠,又聽到道邊有人說:“這老頭兒心真狠,他自己騎著驢,讓兒子走著。”老頭兒聽後,趕緊從驢上下來,讓兒子騎了上去。可又走沒多遠,又有人對他們說:“這個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驢,讓老人走著。”

兒子一聽,趕快下了驢,讓老頭兒上去。還沒走到集市上,又有人說:“這兩個人心真壞,讓驢馱著東西,人還騎上去。”

老頭兒不得不又從驢上下來,連驢馱的糧食他也自己背上了。

老頭兒沒有主見,一味聽信他人之言。故事到這兒肯定還沒完,指不定過一會兒又有人笑他們傻,放著驢不用,人卻背著糧食,再過一會兒還會有人說他們傻,放著驢不騎。總之,人沒有主見,永遠也不得安寧。

所謂眾口難調,一味聽信於人者,便會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誠惶誠恐。這種人永遠也成不了大事。他們每天活在別人的陰影裏,太在乎上司的態度,太在乎同事的眼神,太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態度。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人各有各的原則,各有各的脾氣性格。有的人活躍,有的人沉穩,有的人熱愛交際,有的人喜歡獨處。不論什麼樣的人生,隻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礙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則。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無論是誰,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渴望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現實並不會讓人人如願以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要奢望一個人在兩難下有一個完美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標準。

人生仿佛一個劇本,每個人隻能是自己的導演,無論得到什麼,還是失去什麼,別人難以給出客觀評判。

生活中,想取悅每個人,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家各從各的角度出發,沒有不有一點道理的。此時,你隻有聽自己的,否則,就無法選擇。世間人有億萬,世間事有萬千,想取悅每個人,隻是一種徒勞的努力,記住: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一個人按照他人的模式生活,犧牲真正的自我,是普天下最愚蠢的事。站在陽光下,塑造真實的自己,最後為人生“付賬”的隻能是自己。

這是美國流傳的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是關於美國第九任總統威廉·哈裏遜的:

據說,威廉·哈裏遜小時候很怕羞,人們總當他是傻瓜而捉弄他。他們經常玩弄的惡作劇就是常把一枚5分硬幣和一枚1角硬幣扔在他麵前,讓他隨便撿一個去買糖果。

每一次,威廉總是撿那個5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罵他笨蛋。

有一天,一位好心婦女可憐他,問道:“難道你不知道1角的要比5分的值錢嗎?”

哈裏遜說:“我當然知道,可是我如果撿了那個1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不會找我玩這個遊戲了。”

讀到這裏,你也許要笑出聲了——自作聰明的人反而被愚弄,究竟誰是傻瓜?

在人生當中,利害常常並存。每個人唯有洞悉未然,才能進行妥善處置。沒有誰是傻子,我們必須懂得在得失之中權衡輕重,力爭將有利因素不斷擴大,而把不利因素一點兒一點兒消除。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在利害麵前,如果我們不知道哪一答案正確,不如多考慮一點別人的利益。到頭來受益的一定是自己,否則,不喜歡考慮別人利益的人,到頭來損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某條街上已有幾家超市,一家經營業績不俗的公司仍準備投資建一個大型超市。幾個股東心存疑慮,但年輕的董事長卻十分自信。他把握十足地鼓勵那些舉棋不定的股東們說:“我會在兩年內,將這條街上三分之二的購物者拉進我們的超市來!”設計超市的時候,年輕的董事長堅持要在超市內設計一個豪華氣派的免費公廁,股東們更不理解了:在這寸金寸土的商業大街上,投資一個豪華的公廁要浪費多少錢呀?何況公廁是政府的事情,公司為什麼要耗資呢?

然而,在董事長的堅持下,免費公廁還是在超市最裏邊的角落裏建成了。出乎股東們預料的是,超市剛剛建成,就整天顧客如流,人來人往,生意出奇地紅火。這個規模不比其他超市大,貨品不如其他超市琳琅滿架的超市,竟一時名揚四方,吸引了大批大批的購物者。在欣喜之餘,股東們卻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