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別太在意流言飛語,自己的路自己走(2)(2 / 3)

一個猜疑心重的人,一般會對自己要求不高,對別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對別人的要求不高,就不會將別人的言行變化看得那麼嚴重,許多無端猜疑就從根本上失去了產生的基礎。敏感多疑就好像一條無形的繩索,束縛了人的手腳,使人遠離朋友,遠離人群。為避免敏感多疑的心理,在交往中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此外,在猜疑得到證實前,將其“凍結”,不以懷疑為基礎,進行“合理推論”。做到這兩點,就能從猜疑的枷鎖中解脫出來。

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我們每個人曾經的願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會被外界左右我們的意誌,因而改變自己的願望,偏離自己的理想。但是,也有的人堅持自己的信念,排除外界的幹擾,最終做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下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一個男孩,父母希望他可以成為一名醫生,擁有不錯的收入,過著體麵的生活。可是他讀到高中的時候,便被計算機迷住了,整天鼓搗著一台現在看來十分落後的蘋果機,把計算機的主板拆下來再裝回去。

男孩的父母很傷心,他們不無擔心地告訴他:“你應該用功念書,否則根本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沒想到男孩卻堅定地說:“我喜歡計算機,我想從事這方麵的工作,你們等著看好了,有朝一日我一定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

對於男孩的豪言壯語,父母覺得那根本是天方夜譚,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培養男孩,希望他可以成為一位醫生。最後,男孩終於按照父母的意願,考入了一所大學的醫科。

即使這樣,男孩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對電腦的濃厚興趣。在第一學期,他買了一台降價處理的IBM個人電腦,在宿舍裏改裝升級之後轉賣給同學。他組裝的電腦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便宜,不但在學校裏走俏,就連附近的事務所和其他企業也都慕名前來購買。

第一個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告訴父母,他希望自己可以退學,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父母當然不可能同意,他們隻允許他利用假期推銷電腦,並且告訴他,如果這個假期電腦的銷量不好,他就必須放棄電腦,回到醫學的正軌上麵來。可是,在這個假期裏,男孩的電腦生意突飛猛進,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完成了18萬美元的銷售額。看到他取得這樣的成績,父母隻好同意讓他退學。

很快地,他便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品牌。他良好的業績引起各方投資人的關注,第二年便順利地發行了股票,擁有了1800萬美元的資產。那一年,他才剛剛23歲。

十年後,他創下了類似於比爾·蓋茨般的神話,擁有的資產達到了43億美元。他就是美國戴爾公司的總裁——邁克爾·戴爾。

比爾·蓋茨曾經親自飛赴他的住所向他表示祝賀,並且告訴他:“我們都堅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並且對這一行業富有激情。”

比爾·蓋茨和邁克爾·戴爾是新經濟時代的兩個經典“神話”:他們都曾中途退學,也都成為了世界上頂尖的大富豪。也許他們的傳奇經曆並沒有代表性的意義,但至少可以告訴我們一點: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別讓傳統觀念束縛你。

每一個看來不可思議的成功,往往都源於一種單純的理想,沒有人知道那些追夢人的未來,包括他們自己。也許他們曾經妥協,也許他們一直沒有獲得理想中人們的青睞,但隻要一想到自己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喜歡的,他們依然會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驕傲。

有兩個老朋友在公園裏散步,一個是州長,一個是億萬富翁。州長向老朋友抱怨說,他被政務攪得心煩意亂,經常失眠,並慨歎當初要是他當做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變,該有多好。而億萬富翁則向老朋友訴說,他一直對當年一個人坐在海邊看潮漲潮落、晚霞翻飛的愜意念念不忘,而現在卻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

這時,他們看到大哲學家羅爾帶著孫女在草地上放風箏的愉快場景,異口同聲地說:“他們真是快樂極了!”於是,州長和億萬富翁便走上前問羅爾:“你為什麼那麼快樂?”羅爾看了看他們說:“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每個人都將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說完,又放起了他的風箏。

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也無論你是平凡還是偉大,隻要你能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去管別人怎麼說,怎麼議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你就一定可以領悟到其中的樂趣。你不一定會有多麼成功,卻可以感受到簡單的幸福和滿足,那些過程中的笑和眼淚,會遠比“夢想”兩個字掛在頭上發光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