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寬恕他人包容為懷,多個朋友多條路(3)(2 / 2)

忘記別人的壞,說出來並不困難,但是如果要做起來也不容易,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麼他將在黑暗與痛苦的煎熬中度過餘生,而當一個人選擇寬容與寬恕,那麼他已經能夠將陽光灑進心靈,“種下一個善因,就得到一個善果”。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意思是說:我對別人有功,不能天天念叨著,而我對別人做錯過事,不能不念叨;別人於我有恩,我不能忘記,而別人對我的壞,我不記著。

給別人的恩惠和幫助,不要掛在嘴上念念不忘。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時時反省;別人對我們的幫助不能忘記,而對不住我們的地方,需要有一顆體諒之心。

遇事多退讓,寬容得朋友

世上有太多的無奈,需要我們去忍耐。忍耐不是畏懼,不是逃避;而是力量的積蓄,是明知不可為而做出的冷靜判斷。忍讓是在“寬心”的心態的前提下,遇事少爭,保存實力。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衝動是魔鬼,縮回來的拳頭會更有力,學一學堅韌不拔的氣概。

之所以遇事多退讓,因為它需要寬容的氣度,需要理智的智慧,更需要希望的支撐,如此才會達到目的。

朱元璋在這個問題上起到了表率作用。

從淪落為乞丐四處乞討,到剛入軍營,受人欺淩,他都會遇事不躁,正是如此,他能成為郭子興手下重將。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郭子興還是非常器重朱元璋的,因為朱元璋兩次舍命相救,恩人不重視,還算什麼?但好景不長,郭子興對朱元璋有很大的不滿了,為什麼呢?因為朱元璋太紅了,紅得發紫,都讓郭子興的兩個兒子感到不悅了,每天在父親麵前說起朱元璋的壞話。

說一次不在意,兩次也沒關係,但說的次數多了,郭子興就信以為真了,認為朱元璋對自己的地位構成了威脅,一開始就來了一招削兵權,把朱元璋手下親信大將和謀士一個個調走,再後來幹脆直截了當,把朱元璋給關了起來餓到他半死。

這一切的做法當然讓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氣,但他在抓住郭子興現在還不會殺他的現狀,還是一步一步地退讓,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屈,爭一世,不爭一時。而這時朱元璋表麵上對郭子興的言聽計從,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郭子興的疑惑,試想一下,如果朱元璋當時爭一時痛快,最後遭殃的還是自己,即使他成功地奪取了帥位,也落下個不忠的罵名,當然也不會有他的大明江山了!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呢?因為他知道,隻有寬心的心態,不會麵對某些不公立即憤起,這樣才能學會遇事退讓而不怒,才能贏得同伴們的尊重,才能贏得郭子興的認可。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這是《菜根譚》的處世智慧。“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少分,讓人嗜。”如果我們都有這樣寬心的心態,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將變得更加和諧。

要知道,如果我們欲成就一番事業,就應該時刻注意學會製怒,不能讓浮躁憤怒左右我們的情緒。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很多人為了一點很小的事情而怒容滿麵,甚至與其他人大打出手,這是欲成大事者的大忌。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是人生的一大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克製憤怒、讓自己胸寬是人生的必修課,那些怒火橫衝直撞而不加抑製的人是難成大器的。

許多人常常為了發泄一時之恨,糊塗地犯下彌天大罪,造成了終生遺憾,實在是很不值得。其實隻要在做事之前多一分斟酌,並以清醒的頭腦、心平氣和的態度去麵對,就可以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不開心了。

人和人之間相處難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發生,尤其在當今科技日益發達、日益發展的社會中,到處充滿了來自生活、就業、愛情、學習等方麵的壓力,那些受壓力影響的人心情容易變得浮躁不安,情緒容易波動,做事容易衝動,衝突往往一觸即發。所以,不少人在心裏提醒自己要遇事不躁、不怒,這樣才能與朋友和平相處,獲得朋友的尊敬。若動不動對朋友大吼大叫,遇事就跳腳打手,相信朋友也會離你而去。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許會被平白無故地批評,也可能會被莫名其妙地指責;它可能來自於同事和朋友們的誤解,也可能是出於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陰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明察事理就立刻進行反擊,則很容易把事情弄糟,甚至是把好事辦成壞事,而遇事不地,然後溝通,相信你的朋友定會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