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三黨建立共彙洛陽(1 / 2)

隨著第一批武將的畢業,基本上高中級武將已經得到了回爐。

但是培訓依然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日子裏,軍校陸續會有五百人為一批的低級軍官前來就讀。在這一次,謝信沒有單一講解民族主義,也沒有特意培養他們的民族主義,隻是專心的給他們上軍事、謀略方麵的課程。

所謂上層意識影響下層思想,有那一批民族主義狂熱者的帶領,就仿佛數百隻整裝待發的獅子統領一群綿羊,總有一天這些綿羊也會成為一隻狂熱的獅子,況且他們本身也不是綿羊,而是一群狼。

第二批的低級軍官足足培訓了五個月,畢竟需要教授的東西比較多。為了加快知識的灌輸,謝信還專門讓準教師們,每人帶上十個人,專門為他們解惑。他們教學能力或許還不足,但解惑卻還是可以勝任的。

當然,時間不會因為這兩批軍官的培訓而停止,這八個月來,華夏大地該發生什麼,依然會發生。

第一批軍官培訓結束後,按照約定的條例,被打散之後分配到華夏各個邊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孫家的武將在謝家治下那邊服役,曹家的武將在公孫家治下那邊服役,而謝家在曹家治下那邊服役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此刻三家諸侯,根據簽訂的共治條例,已經解散了全部的軍馬,自此華夏再也沒有什麼公孫軍、曹軍和謝軍,有的隻是大漢帝國軍。

而這支軍隊的統領者,暫時還在三家的手中。隻是三家隻有監管的權力,除非出現異族入侵,否則無論是武將還是士卒都不會聽他們的調遣。畢竟無論是士卒還是武將都已經打散,現階段他們的使命,就是在改製之前,互相監督對方。

軍隊的事情解決,諸侯們自然要加快製度的改革。

武將們在軍校裏麵學習了三個月,而他們也是直接討論了三個月。

然後,三大政黨正式出爐,分別是華夏黨、民生黨和社會黨。

黨派綱領和黨派思想暫時沒有確定下來,因為誰都不能百分百肯定,自己這個黨派是否能夠事先這個綱領和思想。

說到底,早期三個黨派的黨員構成,其實都是麾下的文武大臣。可見其中一點民.主都沒有,而大家對於黨派這玩意,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最多提出一個大致的執政方向,卻是沒辦法確立下來。

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大家都還是對這個政體的實現,保持著一定的懷疑態度。在這個政體沒有完全落實,並且證明有著實在的好處之前,三個諸侯雖然名為三大黨派,但其實還是保持著地方諸侯的特點,一旦有必要,就迅速脫離整體,獨立出來恢複原狀。

可以說,能不能順利度過第一任政府的任職,這就是三家勢力,確定是否要真正徹底改變政體的評價標準。

新的政府名諱已經確定,名為大漢帝國。皇帝沒有改變,依然是漢獻帝劉協。劉協此刻感不感恩沒人知道,但他若是知道自己不會像曆史那樣,被別人硬生生奪了皇位,那應該會大感慶幸吧?

政體自然是君主立憲製,皇帝隻有對大漢帝國的統治權力,幾乎沒有軍權,而且行政權力被大部分限製住。

皇帝以下,設內閣一個,有十三個內閣成員。其中十二個暫時為三個黨派的黨員擔任,每個黨派派出四人加入內閣,而最後一個名額由皇帝擔任。

但是遇到事關國策的重大決定,必須要有他前來參與,並獲得過半數議員的同意,才能算是被確立下來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