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蓄意引導加劇不滿(1 / 2)

“一黨製是不錯的製度,很適合中華民族的性格。畢竟華夏人民講究的,就是‘寧為鳳尾不做雞首’,黨派過多了,其中的糾纏就多了。到頭來,議員大部分的時間都浪費在爭權奪利上麵,結果社會就得不到進步。

相反,一黨製就是把全部爭權奪利都放在黨內進行,允不允許小山頭不清楚,但是就算出現小山頭,在共同利益的述求下,也很容易達到妥協。畢竟最上麵還有一個可以調解一二的黨魁。

華夏共和國的政治製度來自華夏科學院政治研究部,這是一種脫胎於君主立憲製政體的製度。而如今他們采用一黨製,應該是打算結束各黨派無止境爭論,然後形成統一戰線,一致對外撈取利益。

能夠在一個製度衍化出一個新的製度,這是華夏共和國的一項重大進步。但是一黨製有著重大的缺點,他們卻不知道,所以反而給了我們不小的機會。

因為這個漏洞,我們可以更輕易的滲透到共和黨內部,竊取他們的核心機密。同時通過那些經過滲透的內部權力,將我們的言論、思想更好的傳播到最底層。”內閣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荀彧發言。

“我稍微提個問,既然荀部長說‘一黨製更適合華夏’。那麼我們大漢帝國采用君主立憲製,難道以後會有什麼麻煩?”國土資源部部長王累發言。

“非也!所謂因地製宜,按說君主立憲製的確在華夏有很大的幾率行不通,但是那指的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的基礎上,往往會有一百年的考驗期。

為什麼那麼說?因為若是新建立一個國家,誰來當君王這點,隻怕就已經足夠那些難得可以坐下來好好商量的黨派,再度吵鬧起來了。

就算已經確立了君王,因為黨派隻見都有著各自的利益述求,也會在接下來的合作期間內,出現各種不愉快。重點,或許就是在權力爭奪這方麵最為強烈。

隻是,我們大漢帝國不同!

大漢立國四百年,已經是老牌帝國,更是一個遠超秦朝的帝國。正因為這樣,大漢皇帝擔任帝國君王,是大家都服氣的事情。僅這點,就可以將考驗期縮短到二十年。

不能否認,直至今日我們之間或許在暗地裏麵,都希望自己的黨派獲得更大的權力,並且減少來自其他黨派的掣肘。

但是隨著新鮮血液的流入,新一代接受這方麵教育的新黨員,會習慣這種模式。雖然或許會因為脖子被套上枷鎖而不滿,但卻不需要擔心來自民眾那裏的憤恨。至於我們這老一代的人,卻也非常幸運的,因為某人團結在了一起。

如此三四代之後,當大漢帝國習慣了君主立憲製這個政體,百姓也習慣了來自這個政體的各種福利之後。到時就算我們打算改為一黨製或者共和製,隻怕百姓也不會答應了。”荀彧笑吟吟的回答到。

他那麼一說,大家都明白了。原來大漢帝國之所以可以玩君主立憲製,說穿了,卻也是正因為某人的存在。因為他對三方勢力的挾製和調解,使得三個黨派之間沒人膽敢大打出手,更別指望有誰妄圖實行一黨製,或者直接獨立了。

沒看見麼,他不在的十年裏,南方就TMD獨立了!

“好了,我們討論的是對南方的策略,別針對製度問題說個沒完!”謝辯隨口提醒道。

“也是!”荀彧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那麼,我來說明一下我們現階段的計劃好了!”

他稍微掃了掃文稿,然後嚴肅的說了起來:“現階段,通過已經被滲透了的官吏和百姓,我們很容易的挑起了南方‘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考。

同時,通過我們的商隊和據點,我們可以迅速為一些小組織提供活動經費,支持他們進行地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把對政府的不滿和平等的述求不斷的增幅起來,最終化為實際行動。

若是政府殺人,那麼我們就可以加速對南方的滲透;若是不殺,那麼自然隻能向抗議者妥協,妥協了一次自然也可以妥協第二次,最後甚至有可能會接受抗議者的提議,南北合並!

這,也是我們最希望,但是幾率卻少得可憐的。

此外,我們也加大了對南方官僚的滲透,並且鼓動他們把貪汙的錢給存到華夏銀行裏麵,由我們代為保管。

自三個月前至今,已經有五個南方官僚,當然他們原本是北方遷徙過去的那種,在南方舉族悄悄返回了北方,借著貪汙的巨額款項,在遼東地區購買了大量的土地,當起了富家翁。

有了他們的開頭,南方的那些財富,勢必會不斷流入我們北方,為我北方的建設富強做貢獻。那些因為這批官吏貪汙,而直接遭受到財產損失的百姓,他們的怒火經過我們的特意引導,勢必會加劇對政府的不滿。

最後,我們近期打算發行大漢帝國國債券,對外進行銷售。而銷售的重點,其中70%將賣到南方。愚蠢的他們若是覺得自己錢多難受,盡管購買我們的債券便是,先不說那些錢根本就是給我們搞建設的。且說到時候隻要略施手段,就可以讓那些打算吃點利息的白癡們,知道什麼叫做‘金融有風險,入行需小心’十字箴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