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長時間的建設,從洪都運送來了大量的物資,才勉強將瓜島和羅島連接起來,還是虧了兩個島本身就是相連的,不過羅島已經建設了碼頭,可以停靠各種船隻,同時羅島上已經建成了數十棟樓房,可以居住上萬人。
真正圍海造田進度最大的,反而是烏島,如今新增麵積三平方公裏,在烏島的建設中,工程隊已經總結和累積了大量的經驗,圍海造田的技術越發的成熟了。
其實這種技術並不複雜,最大的難度在於在海底打樁,然後固定,最後造出還上的大壩,在一點點的填充砂石,最後在最上層填充土壤,改造成可以種莊稼的土地,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
為此,鄭金鳳不得不在烏島最近的拉瓦市租用了很大的一塊地方,作為支援烏島的根據地。
僅僅是這三個多平方公裏,鄭金鳳就讓人鏟平了洪都的三座石頭山,當然如今的洪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支援的重要,還在沾沾自喜找到了一條財路,畢竟這些山根本不能種什麼,就是寫破石頭,也隻有鄭金鳳才會要。
在劉楊來之前,鄭金鳳已經和洪都政府簽訂了數百座石頭山的合同,全都買了下來,作為填海造田的根本。
烏島在一點點的朝羅島靠近,什麼時候和羅島接壤了,那麼算是完成了第一步,三個島徹底連通,然後在一點點的擴展,就可以消耗最少的物資了。
鄭金鳳在洪都的根據地,也同樣大量的開始生產浮田,用浮田來運送砂石料,不然真心地運不起,代價太高了。
這些都是劉楊提供的資料,如今已經有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劉楊的想象中,卻還是太慢了。
另外,鄭金鳳在洪都以及伯利等國家建了一些工廠,但是這些工廠卻無法完全供應得上這三座島的消耗,哪怕是這三平方公裏,其造價也已經上千萬美元了,這絕對是天價的工程。
唯獨支撐著這些士兵和工人技師堅持下去的原因,那就是因為這是他們的家,這是在建造他們的家園。
而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則是劉楊在拚命地壓榨勞動力,這些人絕大多數的沒有工錢的,隻是管吃管住,分配了一套房子,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劉楊的威信太高,隻怕早就崩潰了,當然也是因為鄭金鳳在這裏盯著。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瓜島實行的是軍管政策,這裏屬於特務營管理,士兵和老百姓一樣幹活。
迎著朝霞,鄭金鳳抱著孩子站在碼頭上,翹目以盼,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看見海平麵上隱約的出現了一些黑點,即便是堅強如鄭金鳳,此時也忍不住淚流滿麵。
而此時劉楊和春梅也是站在船頭,遠遠地眺望著羅島,或許此刻鄭金鳳在等著他吧。
隨著越來越接近,隱約的羅島碼頭在望,碼頭上已經圍滿了人,幾乎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圍到碼頭上,等待著劉楊的到來。
有些人是因為對劉楊的崇敬,這些人多半是以士兵為主,他們眼中充滿著熱切,因為劉楊沒有忘記他們,此時來看他們了。
另一部分則是以工程師和技工為主的一群人,他們是因為太久沒有見到家鄉的人了,不管是誰,一想到從家鄉來人,都充滿了親切,當然他們更想通過來人來打聽一下家鄉和親人們的情況。
終於靠近了,劉楊看見了鄭金鳳,雖然眾人擁簇著,但是唯一一個抱著孩子呃女人也隻有鄭金鳳,即便是一向堅強的劉楊,看到鄭金鳳的那一刻,也忍不住雙眼濕潤了,偷偷的撞在被海風迷了眼,不經意的抹了一把。
眼光一直在鄭金鳳和秋菊身上打轉,但是最少表麵上不敢隻顧著自己的女人,猛地身子一挺,抬手敬禮,便如釘子釘在哪裏。
下一刻,岸上所有的士兵也都如劉楊一樣,挺胸敬禮,如同一個個釘子,眼中充滿了熱切,碼頭上反而更加安靜了。
十二艘貨船停靠在了碼頭上,那些美國的海員隻有新奇,打量著這群有些激動地中國人,對於那些標槍一樣戳在哪裏士兵,心中很難不升起懼意,這些當兵的真的和美國的不一樣,他們更危險。
“弟兄們,辛苦你們了——”緩步走下貨船,劉楊筆挺的站在士兵們麵前,高聲的吆喝著。
其實此時劉楊更想和鄭金鳳秋菊說說體己話,但是不行,因為他是長官,要顧忌弟兄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