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飯沼守永遠不知道,他的回歸根本就是劉楊安排好的,這四百多日本士兵中,有六十多個士兵都是被控製的奸細,因為越是高級的軍官,作為戰俘回去之後,是不可能從新得到重用的。
相對起來,士兵就不會那麼重要了,也就是說從普通士兵到軍曹甚至於少尉都無所謂,因為他們不會造成大的影響,但是這六十多人被集中到一起的話,那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影響力。
劉楊不需要他們傳遞什麼情報,底層軍官是不可能知道重大軍事情報的,具體到戰術中,他們知道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發動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傳遞。
在一般人來看,這種普通的士兵效果的確不好,但是正因為他們的普通,這些士兵再被洗腦之後,與其說是奸細,不如說每一個都是厭戰,他們已經極度厭惡戰爭,而且劉楊也不是需要他們傳遞消息,隻是讓他們對其他人宣揚厭戰的情緒,宣傳想要回家的欲望。
什麼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劉楊就是打算這麼做,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讓小鬼子不想打仗,這些人開始三發這種思想,會影響到很多人,而日軍拿他們也沒有辦法,往往會派到一些不重要的位置,比如說後勤運輸等等——
但是真的到了後勤運輸,一旦爆發才更要人命,他們會影響很多人,開始反戰,開始想要回家,日軍進攻中國已經好幾年了,很多日軍士兵都是離家好幾年了,要說不想家那是不可能的。
這種情緒一旦有人引領就將是很可怕的,會形成一種浪潮,將日軍軍部那些人都拍下水,甚至可能會淹死人。
戰場上如果士兵厭戰會怎麼樣?他們會消極的應對,那麼戰爭還想贏,簡直就是癡心妄想,這六十多人的價值就體現在這裏,這些人本身就厭戰,被洗腦之後簡直就成了反戰衛士,會成為日軍的一個毒瘤。
打仗本身就是各逞手段,不單單是在戰場上,可以說各方麵都屬於戰爭,不僅僅是戰場上,最少劉楊是這麼做的。
從各方各麵針對日軍,甚至去日本本土禍害,從根本上打擊日軍的根基。
為此劉楊用盡了心思,甚至不惜釋放飯沼守,說真的有些舍不得,將來飯沼守絕對能換一艘軍艦,而現在放回去卻是分文不值。
不過飯沼守已經沒有威脅了,任何人也不會再用一個一槍未發,就將一個師團葬送的少將,等待飯沼守的將是無休止的詢問,日本軍方會讓飯沼守逐漸的淡出所有人的視野,因為這是日軍的恥辱。
這些士兵隨著飯沼守平平安安的回到了蘇州,在蘇州接受特高課的調查,他們將會被問及成為俘虜之後的遭遇,然後這些普通士兵在接受調查之後,會從新分配到部隊之中,但是那些軍官就暫時不會安排了。
被洗腦的士兵會打的很淡定,因為他們本身隻是被特務營給洗腦,而不是成為了奸細,甚至他們可以正大光明的說出來,他們想回家,不想在打這場該死的戰爭,也沒有人會追究他們這些的。
所以從始到終,士兵們都很平靜,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奸細,隻是被洗腦了而已,回來不過是宣揚回家和不要戰爭的這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本身在日軍中就有很廣泛的市場,很多人都存在這種念頭。
從37年開始,到四零年已經四個年頭了,甚至一些甲種師團的日軍,在中國已經超過了七年以上,這麼長的時間,家裏變成什麼樣了,可能父母死去,甚至於兒女病死,或者是兒女成人,有的已經嫁人,甚至添丁進口,這一切他們卻不能目睹。
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壓力還很大,很多日軍熱切的想要回國,隻是這種思想被嚴格的軍紀控製著,而且身在中國,沒有軍部的同意,任何人也回不了日本,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正是因為日軍日益要崩潰的這種情況,才會出現所謂的日本女子挺身隊,否則各種非戰鬥減員,就讓日軍頭疼萬分,其中有近半的是因為想要回家而崩潰的,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殺。
這種情況下,有人暗地裏宣傳,很快就會刮出一陣風潮,會席卷日軍的,再加上本身就有一個宗教組織在推動,會影響越來越多的日軍厭戰,乃至於反戰。
這就是劉楊所謂的綿羊計劃,會讓日軍更多的人變成綿羊的。
當然,綿羊計劃並沒有多少人知道,而且也並不看好,六十多個人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那可真的難說,其實他們不知道,現在新近從日本本土而來的小鬼子,他們根本就存在很多所謂的救世教的人,本身就在宣揚厭戰的情緒,如今有了這些俘虜配合,那絕對不是一加一那麼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