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奉文可不想好不容易打下湖州來,然後又被地道戰拖死,這種該死的地道戰對帝國軍隊來說太讓人頭疼了,據說這種作戰模式已經在中國全部推開了,中國政府已經下令在武漢等地也開始挖掘地道了。
有了地道,國軍就可以抵抗的更加堅決,實在打不過可以撤,但是很快就會冒出來從新打,絕對讓日軍發愁。
如果都是這種城市,都有足夠強悍的地道,那麼日軍就是再多幾倍的兵力,都休想拿得下中國,這讓人感覺太可怕了,也隻有中國這種人口大國,能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挖掘活動。
要說人多,山下奉文就要佩服中國,到現在中國死了一千六百多萬人了,但是卻還沒有傷筋動骨的,這實在是太讓人無奈了。
日本征兵年齡下限已經放到了十四歲,上限是四十六歲,但是中國到現在還沒有改變,年滿十六歲,然後最大的三十二歲,年齡的優勢是巨大的,中國人始終不見減少,據說中國有四億人口。
就是依靠著這種人口紅利,地道戰在中國開始有了土壤,不斷地發釀,在蘇州在無錫,在整個江浙一帶,甚至在河北山東都出現了這種戰鬥方法,讓日軍吃足了苦頭,為此帝國陸軍本部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地道戰的機關。
山下奉文也研究過太湖周圍的這些城市,該如何打,最後放棄了三座城市,宜興和長興,再加上一個蘇州,先說長興和宜興,不但城防堅固,而且地道縱橫,這裏是特務營精心打造的根基所在。
宜興和長興是兩座新建城市,完全是兩個要塞,大量采用了混凝土,地底下更是地道縱橫,大都是混凝土的走廊,內部構造嚴密,那將是一個吞噬生命的地方。
進攻這兩座城市,在山下奉文來看得不償失,以宜興為例,宜興已經修建了上百個防禦工事,飛機大炮都炸不毀,隻要這些工事還在,哪怕是日軍派遣十萬人,也攻不下這兩座要塞城市。
其次是蘇州,蘇州雖然城防不強,但是那裏地道太多,城市太大,老百姓又被特務營控製,除非布置重兵,否則很難控製住蘇州,但是如果布置重兵,那麼日軍又有多少士兵來布置?
研究來研究去,山下奉文覺得最好的就是湖州,這裏據湖邊太近,而且城市體量小,即便是挖滿了地道,也不可能堅守下來,自己可以引湖水淹地道,想想就覺得興奮,隻要灌滿了地道,特務營就無法利用地道來回,隻能選擇和己方拚命,這時候兵力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炮聲隆隆,山下奉文一直在觀察,心情卻並不好,城中沒有想象中的亂象,特務營也沒有亂七八糟的跑來跑去,甚至看不到幾個士兵,看來防空工事修建的相當好,這讓火力呈現出無力感。
“開炮——”山下奉文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他知道,越是這種情況下,你必須用強大的火力進行轟炸,隻有不斷地轟炸,打開敵人的缺口,炸掉敵人的工事,才能夠徹底消滅敵人。
炮聲繼續響了起來,山下奉文沒有結束了意思,整整打了三個基數的炮彈,這才下令停下來。
“命令高橋聯隊向前移動五百米,然後建立陣地,等待撤退的命令——”山下奉文眯著眼睛,這命令下的讓高橋有些迷糊,怎麼是等待撤退的命令,不是應該發動進攻嗎?
不過高橋不敢多問,猶豫了一下,領著自己的聯隊衝了上去,很快就和特務營接上了火,被特務營和強大的火力給壓製住了,幾千人也衝不上去,隻能在五百米外開始修建陣地。
日軍停下來,特務營的炮火就開了火,一陣狂轟亂炸,讓高橋聯隊死傷慘重,還沒等組織反擊,山下奉文撤退的命令傳來了,高橋在不甘心也隻能撤退了。
不過高橋還沒有撤退,日軍的炮聲就響了,高橋隻是一個誘餌,用來迷惑敵人的,雖然死傷了幾百人,但是對於日軍總體來說,這並不算什麼,現在已經確定了特務營的炮火位置,下一刻空襲的時候,炸掉的就是炮兵陣地。
炮聲繼續,轟隆隆的炸響著,不斷地發動著進攻,數不清的炮彈,就好像天上掉下來的冰雹,砸的湖州的城牆亂糟糟的,幾處已經被炸開了口子,日軍隻要發現缺口,就會不顧一切的對準缺口進行狂轟亂炸。
山下奉文想要的隻是進入城市中,將攻城戰變成巷戰,巷戰劉楊可就不是對手了,所以才不惜炮火進行狂轟亂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