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沒有說話,不過廬江一起過來的保安軍卻說了話,八十多人的保安軍除了十幾個用的是單打一,其餘的人用的卻是老套筒,所謂老套筒就是八八式,也是漢陽造,不過老套筒是1904年之前生產的,因為采用的是全長式槍管套筒,這才有了這個名字,04年之後,便做了改進,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便是後來的漢陽造。
那十幾杆單打一同樣沒子彈了,剩下的老套筒也沒有多少子彈了,保安軍有些煩躁,碩果僅存的小隊長啐了一口:“保安軍的弟兄,沒子彈的上刺刀,豁出這百八十斤,咋地也要弄死幾個小鬼子,不然死了到了下麵也不好說話——”
一句話讓先前陳德順辛辛苦苦營造的氣氛全都消散了,沒有子彈的困境,比起死亡還要可怕,拚刺刀很多人甚至殺不死日軍。
到了這份上,其實已經不是生死的問題了,而是殺死多少小鬼子的事,要是就這麼死了,那才真沒臉回家鄉——
也就在此時,特務營一路急行軍,已經趕到了江嶺村,而日軍卻已經到了王家灣,雙方離得並不遠,不過此時的特務營,卻已經都換上了日軍的軍裝,跟在近齋聯隊後麵悶頭趕路。
其實從過了龍門橋,近齋聯隊長就已經發現了特務營,隻是用望遠鏡觀察,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無論是行軍走姿,還是身上的裝備,以及很多的習慣,都是帝國軍隊的,但是這支部隊是要去哪裏?
近齋聯隊長已經致電指揮部,詢問這支部隊了,不過指揮部此刻正在煩惱特務營的去向,無意間忽略了這條消息,以至於錯過了,並沒有回複近齋聯隊長。
說起來有點巧合,本來有人拿著電報去請示藤木右兵衛的,結果當時因為特務營消失,藤木右兵衛煩躁的不行,看見來彙報的話務兵,沒等話務兵開口,就直接一句話把話務兵支走了幹別的去了,結果就耽誤了。
所以從龍門橋到王家灣,日軍除了派了一個士兵去詢問,根本就沒有做別的。
詢問當然不會有結果,劉楊的回複也正常得很,從廬江縣趕過來,要去金社鎮支援前線,因為金社鎮有點告急。
金社鎮的情況近齋聯隊長很清楚,的確有點告急,否則近齋聯隊長也不會這麼著急消滅盤踞在昆山灰河的殘軍,既然沒有問題,近齋聯隊長也就沒有多做理會,而是繼續向昆山出發,逼近了三公山。
此三公山非河北境內的三公山,屬於大別山餘脈,山勢不高,也不陡峭,不過幾個山頭還算是地形不錯,可以互為犄角。
國軍殘餘埋伏在這裏,也是最後一道屏障了,山上的樹木都已經看法的差不多了,一則用來燒水,二則為了防備日軍進攻,能夠很容易得發現了。
從山上已經能望見日軍的隊伍了,蜿蜒三四裏,有坦克有大炮,還有不少的卡車,陳德順用望遠鏡觀察著,日軍很多歪把子機槍,還有很多火炮,盡管沒有幾門大炮,但是相比沒有炮的他們,這絕對是不可抗衡的武器。
“讓弟兄們從新檢查一下避彈坑——”陳德順歎了口氣,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挨過去火炮的轟炸,有機會和小鬼子拚刺刀,其實大部分的弟兄是沒有機會的,隻是這些話不能說罷了。
日軍越來越近了,不用望遠鏡都能看到日軍的部隊,先前還有些雜亂的陣地上,已經開始靜了下來,所有人做好了準備拚命地打算,拚不拚也就這一次了。
眼巴巴的看著日軍在三公山前停了下來,隨後開始調整射擊諸元,而麵對這一切,殘軍們隻能默默地看著,甚至舍不得用機槍試探,或者去壓製一下,因為等到日軍衝鋒的時候,機槍不多的子彈能殺死更多的小鬼子。
此時的殘軍就好像幾歲的孩子,赤手空拳的麵對著二三十歲的壯漢,而且壯漢還是拿著刀的,根本沒有任何懸念,隻等火炮轟炸過去,陣地上還能有多少人活著——
但是也就在此時,原本和近齋聯隊齊頭並進的特務營,卻忽然加快了速度,迅速的逼近了近齋聯隊,這是什麼情況?
差不多還剩下一千米的時候,近齋聯隊長就發現了不對勁,立刻要求特務營立刻停下來,不能繼續靠近了,隻是此時說什麼已經沒用了,特務營不但沒有停下,反而猛地衝了起來,在日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靠近了四五百米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