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談甚歡可以形容劉楊和吳道陀見麵的情況,在劉楊的忽悠下,吳道陀心情越來越好,劉楊答應了支援一批機械設備,這樣吳道陀就可以發展工業,另外幼稚園了一批武器,不過是以礦產償還的。
不過按照劉楊的意思,即便是以礦產償還,特務營擁有十年的開采權,但是該交稅的還是交稅,這將是以後合作的常態,這也是對獨立軍政府的支持。
中午是在病房裏吃的飯,不過很豐盛,吳道陀都很久沒有吃過這麼豐盛的飯菜了,當然也隻有貢利拉還能吃得上,其他的地方被戰爭已經拖垮了,根本沒有這麼多的美味,至於另一個原因,其他的地方沒有中國廚子。
話題是在飯桌上進行的,小笠原真慧也加入了討論,特務營支持吳道陀建立化肥廠發展農業,支持吳道陀抽檢機械廠發展工業,諸如水泥廠、織布廠、煉鋼廠等等一係列的廠子,隻要吳道陀發展下去,幾年後的時間裏,緬北將會是繁華的,可以用貢利拉作為借鑒。
當然吳道陀也會借鑒公裏的操作模式,籌建大型的醫院,為老百姓提供廉價的醫療救助,這得益於老百姓漸漸的富裕了,在貢利拉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會舍得吃肉,舍得買衣服,因為每一家幾乎都有在工廠做工的人,甚至於一家就有三四口。
醫院並不盈利,看病時免費的,隻有藥品需要花錢,一年多的時間裏,已經足夠老百姓改變觀念的,有病了不會再去巫師哪裏,而是去醫院看病,這是小笠原真慧推廣起來的。
另外一點就是讀書,每一個城市都有學校,教授中緬英三國語言,還有數學物理等課程,而且全部免費,當然現如今大部分還是從中國請來的老師,畢竟緬甸有學問的人不多,這一點讓緬*甸人很無奈。
對於貢利拉和北麵的幾個鎮子來說,他們從來沒有這樣的生活,已經習慣了英國人的管理,對於中國人也不反感,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無疑是悲哀的,就如同日軍侵略,而整個緬*甸抵抗並不激烈,英軍一退,緬甸就失守了。
但是這並不是劉楊希望看到的,所以才鼓動起吳道陀來,自然不吝嗇於給吳道陀一些支持。
一頓飯讓吳道陀和劉楊熟悉起來了,除了確定同盟關係,以及一些支援上的事情之外,劉楊口若懸河的說著,天南地北、地理曆史、奇聞異事等等,可以說上天入地都有涉及,將吳道陀說的目瞪口呆的。
雖然很多不知道這真的假的,但是劉楊所知甚多,多的吳道陀根本搭不上話,隻能聽著,而且越聽越是迷糊,甚至於緬甸的一些曆史,劉楊知道,而他作為一個緬甸人反而不知道,著實有些臊得慌,最終決定回去之後多讀點書,讀書沒有壞處,用劉楊的話說,知識能讓一個國家進步。
這也是吳道陀回去之後大力發展學校的原因,一個民族想要噶站想要進步,就必須有知識來推動,這一點上緬甸已經落後一步了,吳道陀要奮起直追,不過問題來了,緬甸請不到那麼多的老師,於是特務營再一次以文化支援的形式,和吳道陀打成了一項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合作。
對這件事,劉楊給予了極大的熱忱,下令從在中國調集一些愛國學生,然後來到緬甸支教,當然也是要開工資的,不過劉楊不小家子氣,獨立軍開一份工資,特務營還給一份補貼。
用劉楊的話說,就算是不給錢,特務營倒貼錢也會支援的,別人不理解,但是劉楊卻並不在意。
劉楊說了,這是宣揚中國文化的一次好機會,如果緬甸人都會說中國話,甚至於以中國話為主,那麼勢必會親近中國,說句難聽的話,這是文化侵略,隻要老師是中國人,灌輸的自然是中國人最好。
至於經濟支援,一個貧窮的緬北對特務營並沒有好處,當然經濟支持是要償還的,比如說土地的租金租期,如今的貢利拉除了鎮子還沒有抵押出去,所有能耕作的土地都是特務營的,老百姓也都給特務營幹活,雖然貢利拉名義上還是本地人執政,但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就是這道理。
隨著劉楊的承諾。吳道陀在接收了密支那以後,立刻向西擴張,占據了勒瓦等地,並且開始積極地改革發展,同時開始征兵,獨立軍從八千多人,在一步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正如劉楊所說的,很多緬甸的熱血青年前來參軍,抵抗日寇的口號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