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人是鐵飯是鋼(1 / 2)

雨還在下,不過已經小了很多,天空中蒙星著小雨,淅淅瀝瀝的卻始終不停,折讓岡崎清三郎的心情好了很多,大雨帶給日軍的是災難,因為很多人的房子被吹壞了,所以根本沒有地方避雨,但是雨勢小了,士兵們能想辦法搭建臨時的窩棚,就不用再淋雨了,而真正的好處,則是這種天氣童顏更無法飛行。

雨勢的確是小了,但是雲層卻不見薄了多少,飛機依舊不敢高空飛行,也就意味著劉楊不會有糧食的補充。

雖然無法打入敵人內部,但是岡崎清三郎還是有辦法弄清楚劉楊的存糧,一方麵從當地老百姓口中得知,劉楊收了多少糧食,一方麵從觀察哨的嘴裏知道,畢竟九十二師或者是新編二十六旅每天吃飯多少能觀察的出來。

隨著大雨不斷,九十二師的糧食供應,已經從一斤降到了最低的六兩,甚至於俘虜們隻有四兩,這讓士兵們怨聲載道,因為一天六兩糧食,還沒等睡覺就餓的肚子咕咕直叫了,很多人都是睡到半夜就被餓醒了,那種滋味真的好難受。

如果不是習慣了這種生活,弟兄們隻怕早就鬧騰了,就算是六兩糧食能堅持多久還不一定,很可能三兩天就會見底,這讓給士兵們漸漸地失去了守住臘戌的信心。

九十二師的變化,日軍的觀察哨看得仔細,這些觀察哨白天晚上的盯著九十二師和新編二十六旅,總共六七十個望遠鏡觀察著,也就是也就是虧了第二師團富裕,換一個師團也拿不出這麼多的望遠鏡。

這樣的觀察沒日沒夜,日軍都是輪流,兩個小時就會換崗,消息不斷地彙報給岡崎清三郎,保證岡崎清三郎能隨時隨死的根本九十二師的變化而作出決定。

打仗從來就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敵人的任何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因素,岡崎清三郎也不敢大意。

其實劉楊何嚐不是如此,戰爭就是如此,誰大意了死的肯定是他,九十二師主守,利用緊湊的地形工事和碉堡,在沒有足夠的空軍支持的時候,就算是炮火也不容易貼上邊,更何況雙方的炮火幾乎是已經拉到了一個平行線上,任何強攻都會損失慘重。

仗打多了,能做出最基本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則是準確的,隻要沒有太大的失誤,在雙方這種情況下,日軍隻要發動進攻,最終可能是兩敗俱傷,就算是九十二師和新編二十六旅完蛋了,但是第二師團也絕對完蛋了。

岡崎清三郎不敢小看九十二師,對於這一支能在保山地區擊潰一個聯隊的國軍,可能不會比大半是新兵第二師團差到哪裏去,關鍵是武器裝備拉到了相同的位置上,折讓給日軍就是去了很大的優勢。

這就是岡崎清三郎極力的避免投入強攻的根本原因,無論臘戌再怎麼重要,一旦第二師團打廢了,沒有人會說岡崎清三郎不容易,或者是有什麼原因,隻會說那是一個廢物,被三分之一的敵人打敗了,或者是同歸於盡了。

在日軍看來,很多人都覺得,隊伍中國的軍人,一個聯隊能打十倍以上的兵力都不是問題,如果是主攻的話,那也腰能對付三四倍的敵人,因為日軍有坦克有大炮,還能有空軍支援。

但是仗打到現在,岡崎清三郎卻深深地知道,帝國已經後續乏力了,如果第二師團還是37年的第二師團,一個九十二師算什麼,他敢平推過去,那個時候的第二師團,全員算下來差不多足足有五萬人,有自己的坦克聯隊,有自己的飛行大隊,有自己的炮兵聯隊,還有獨立的野戰醫院等等。

那時候一個第二師團就幹麵對國軍的幾個集團軍,而且絕不落下風,一個中隊就幹麵對敵人的一個營一個團,那時候的士兵都是精銳,在戰場上縱橫無敵。

但是戰事延綿到現在,第二師團已經死傷了太多的人了,原來的精銳老兵死傷超過了三分之二,於是不停地補充新兵,這也就罷了,有老兵做骨架,第二師團依舊能保持相當的戰鬥力,岡崎清三郎一樣誰都不怕。

但是國內不斷地從新編組新的師團,為了搭建起更多的師團,就隻能從這些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抽調人,然後配合新兵朱辰新的師團,以此支撐越來越大的戰場,到如今,第二師團真正的老兵還有三四千人而已,十分之一的比例,其中近半的新兵隻是訓練了三個月,從來沒有上過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