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大鼻子老外,他們都能操著一嘴的太湖口音,也會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樣,拿著勺子去吃豆腐腦,或者是買菜的時候討價還價,又或者是下館子點菜,也會去聽聽戲劇。
甚至還有老外會一攏袖子,然後和街口的老頭們蹲在一起侃大山嘮閑嗑,很多人喜歡上了中國的文化。
新年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哪怕是現在推行三民主義,不斷地推動新的生活新的習慣,甚至追求女性的獨立解放,但是新年的重要性還是無法改變。
雖然還有兩天才過年,但是大街上已經掛滿了大紅燈籠。所有的商號都在搞活動,整潔的街道上,已經有了後世的感覺,城中幾個市場也都熱鬧非凡,各種雞鴨魚肉都掛滿了。
大街上看不到破衣爛衫的人,雖然未必穿的多麼好,但是在西山島,做幾身新衣裳還是沒問題的,甚至還有兩家成衣鋪,規模還都不小。
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有了電視機,這種從美國的舶來品,配合著如今的西山電視台,可以說是西山島最現代的改變了,而且最少有近千家擁有電視,除了如老外們,還有那些日本工程師,也有四五百戶自行購買了電視。
劉楊是不知道,如今的西山島已經有了後世的一些景象,比如說一到節目播放的時候,家裏有電視的人家,就會有很多的街坊鄰居都會湊上來,院子裏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就好像過年一樣熱鬧。
不過那個時候的電視更像是電影,都是早就錄製好的節目,而且很單調,哪怕是劉楊在羅島有研發團隊,如今也不過改進了一點,播個新聞也是提前錄製好的。
隻是這不影響老百姓的興趣,還是有很多人圍聚在那些人家,感覺特別的新鮮,當然西山島上也有了影劇院,已經可以播放電影了,可惜的是,那時候的電影實在是太簡陋了即便是劉楊也很無奈。
西山島各種的日新月異,改變著老百姓們的生活,科技興國這種思維已經推行開了,老百姓也都知道了讓孩子去學習的重要性,哪怕是生活的緊一點,也會送孩子去學校讀書。
西山島隱約的已經成了中國的前沿,劉楊或是強迫或是引導,改變著無數人的思維模式,已經發展了一批青年棟梁,汲取著那些老外的技術和思想。
西山島的改變最大的反倒是人們對劉楊的崇敬,不斷地宣揚下,不斷地洗腦,在西山島幾十萬人已經對劉楊深到骨頭裏的崇敬,才會出現每家每戶都出來迎接,而且是自發性的。
大街上所有的地方都擠滿了人,男女老幼都有,每個人都呼喊著特務營的名字,或者是劉楊的名字。
場麵很熱烈,劉楊心裏也很熱烈,終於從先前的痛楚中走了出來,不停地揮舞著手臂,等回到劉家大院的時候,劉楊胳膊都酸的快要抬不起來了。
家裏並沒有什麼改變,除了添了一些美國的元素,看上去有些異國風趣,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了,不過女軍換了一些,卻顯得很精銳,不過其中有一部分顯然成了克麗絲的心腹。
劉楊剛回家,大家也都明白,並沒有人討人嫌的跟過來,就連虎子他們都各自散去,等待明天的接風宴,至於今天,所有的時間都留給了劉楊和克麗絲的團聚,還能享受天倫之樂。
唯一情緒有些不太高的就是春梅,因為一回來,劉楊就不再是屬於她自己的了,而且克麗絲是二夫人,很多時候春梅也不敢太過於違逆,所以幹脆春梅就躲回了房間,免得在一起尷尬難堪。
女兒交給了女軍看護,克麗絲直接拖著劉楊回到了房間,什麼叫久別勝新婚,讓劉楊徹底的體會了一把。
克麗絲很開放,絲毫不會向中國女人那樣顧忌,即便是大白天的,也拖著劉楊在房間裏——
整整一個多小時過去,暖帳生春,劉楊攤在床上,整個人一動也不想動,這比打一場仗還要累得慌,至於克麗絲則用手支著頭,一臉笑盈盈的滿足的看著劉楊。
“當家的,你回來了,要不要清理一下島上的害蟲?”幾年的時間,克麗絲已經連成了一嘴流利的中國話,不過更像是東北的大碴子味。
哦了一聲,劉楊閉著眼睛,掏出煙來,克麗絲就給點上了,深深的嘬了一口,總算是感覺輕鬆了許多,這才嗯了一聲:“說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