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彥和華雄出了楊府,先去一趟服裝店,一人換了一身行頭。
正所謂佛要金裝,人靠衣裝。
嶽彥換了一身行頭後,效果立竿見影。
他穿著一套青色的長袍,頭戴進賢冠,整個人立刻彰顯出一番別樣的氣息,英俊而不顯陰柔,陽剛而不顯粗鄙,端的是個美男子的形象。
其實,在古代,人的穿衣也是有等級製度的。
秦漢時期的男子服裝,以袍為貴,袍服一直被當作禮服。它們基本樣式,以大袖為多,袖口有明顯的收斂,領、袖都飾有花邊。袍服的領子以袒領為主,大多裁成雞心式,穿時露出內衣。這種袍服是漢代官吏的普通裝束,不論文武職別都可穿著。
嶽彥雖然不是官吏,但即便穿上了,也不會有人來查你。所以,一些富貴人家,也都喜歡這樣裝束。
最關鍵的是,嶽彥的頭發很短,在古代並不受歡迎,古代人一直認為身體發膚授之父母,所以將頭發也看得很重要,認為斷發就是斷頭。直到滿清入關,還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事情發生。
而嶽彥的短發,也極易被人誤以為是受了髡刑,所以,嶽彥才會選擇這頂進賢冠,加以遮掩。
華雄也是換了一身行頭,由於他本身長得就五大三粗的,不適合穿長袍、戴進賢冠,勉強穿上,未免有些不倫不類。所以隻是穿著了一身玄色勁裝了事。對於他來說,也隻有穿上這種勁裝,才不至於覺得有所束縛。
不過,這樣一來,兩個人在身份上就有了一點差異,明眼人一看便知嶽彥是主,而華雄則是仆。
即便如此,華雄倒也沒有絲毫在意,而且自從認識嶽彥以來,他就一直緊隨嶽彥身後,確實像極了一個跟班的。
兩個人換了行頭後,便沿著古色古香的洛陽城街道轉悠,見沿街商鋪裏的小廝都掛起了燈籠,並在裏麵塞入了燈謎,正在準備晚上的燈會。
在漢代,正月十五那天的節日被叫做上元節,也就是今天的元宵節。
關於上元節的由來,是源自道教。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凡是到了節日這一天,上自九五至尊的皇帝,下至貧賤的奴隸,都會放假一天。
並按照傳統,在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都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有時候,還會舉行一些儀式,比如出門賞月、喜猜燈謎、共吃元宵等。
而今晚,洛陽城中也會變得空前的熱鬧,當朝天子已經下了命令,讓全城百姓都一起點燃花燈,並組織猜燈謎的活動。
嶽彥和華雄走在洛陽城的街道上,時時刻刻都感受到了一種喜慶的氣氛。但隻有嶽彥知道,這樣的喜慶氣氛在不久之後就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天下大亂所打破。
黃巾起義,也將給腐朽的東漢王朝致命一擊,從而加快了東漢王朝走向覆滅的腳步。
做為一個穿越客,以他現在的能力,是根本無法阻止黃巾起義的,即便是利用他的先知抓捕了張角兄弟以及眾多黃巾起義的頭領,可是卻無法挽救東漢王朝的腐敗。
東漢王朝上有昏庸無能的皇帝,下有一群貪婪無度的宦官和奸佞之臣,隻有來一場天下大亂,才能讓他們得到警示。
至少,嶽彥是這樣認為的。而且,他也是這樣打算的。現在的他,隻能靜待良機,伺機而動,以求在這場即將來臨的天下大亂中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
不知不覺中,嶽彥和華雄都逛累了,天色也漸漸的黯淡了下來,街道兩邊的店鋪平時在這個時候早已經關門了。
但由於今天是上元節,所以非但沒有關門,反而各自點燃了門前的燈籠,繼續開門營業,因為他們知道,再過一會兒,街道上的行人就會逐漸的多起來,也許還能再賺一點錢。
突然,華雄拉了一下嶽彥的衣角,已經過了那股新鮮勁的他,摸著幹癟的肚子,對嶽彥道:“恩公,我餓了,也累了,我們能不能找個地方休息一下,順便填飽肚子?”
嶽彥聽華雄這麼一說,也覺得自己有些餓了,便道:“好吧,那我們找個地方吃點東西。”
兩個人沿著街道向前繼續走,並詢問這附近哪裏有酒肆,得知在前麵不遠有一家很有名的酒肆,兩個人便直接去了那家酒肆。
“青雲閣?”嶽彥來到酒肆門口,抬頭便看見了一個偌大的鎏金匾額掛在門頭上,便念了出來。
青雲閣便是這家酒肆的名稱,店鋪的占地麵積比較大,門口還蹲著兩尊的貔貅。
這貔貅是古代的一種瑞獸,據說能吞萬物而從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的寓意。
這兩尊貔貅放在店鋪門口,確實有點招財進寶的味道。不過,這兩尊的貔貅未免也忒大了點,而且全身都是青銅打造而成,每一尊都足有兩米多高。
再仔細看這青雲閣,店麵足足占用了這整整一條街,門前行人絡繹不絕,客似雲來,而店鋪中的位置幾乎都要爆滿了,生意居然如此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