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城內有黃巾軍兩萬餘人,而嶽彥、劉虞的聯軍,才兩萬八千人,按照常理來說,是不應該圍城的。

因為孫子兵法上曾說,我軍十倍於敵人時,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人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人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時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而兵力弱於敵人時,就避免作戰。

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拚固守,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俘虜。

就目前情況來看,黃巾軍的數量遠遠多於官軍,除了信都城內的兩萬餘人,不遠處的河岸上還有張牛角的五萬大軍。

在形勢上,官軍要弱於黃巾軍。但實際上,官軍之所以選擇堵住信都城僅有的兩個城門,從外包圍,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早在行動之前,嶽彥就將許攸、沮授、審配、劉虞、魏攸、鮑鴻、皇甫堅壽、高覽等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怎麼對付張角。

經過一陣研討,最後大家采取了嶽彥的建議,那就是圍點打援。

顧名思義,就是把信都城包圍起來,可實際上,卻是在等待援兵到來,然後出其不意的攻擊援兵,消滅黃巾軍的有生力量。

所以,官軍一到信都城下,並不急於進攻,而是先安營紮寨,再挖掘壕溝,阻止張牛角大軍的偷襲。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冒險的行動,都擔心張牛角會率領大軍再從外圍將官軍給包圍起來,到時候兩軍裏應外合,官軍就會陷入腹背受敵之地。

這一次,是嶽彥力排眾議,獨自做出的一個大膽決定。當然,他在做出這個決定前,早就向管亥、周倉詢問了一下張牛角的事情,知道張牛角並非張角心腹,而且還頗有野心時,這才有了底氣。

經過一天的忙碌,官軍的包圍圈已經形成,兩道深深的壕溝,剛好將信都城的城門堵住,要想從信都城裏出來,除了從其他地方翻牆之外,根本無法從城門正常進出。裏麵的人出不來,但是外麵的人隻要架上木板,就可以進去。

此時此刻,張角還在信都城裏等待著張牛角的回信,結果卻差強人意,張牛角的軍隊始終沒有在信都城出現。

這不由得讓張角很是憤怒,本以為給了張牛角大權,張牛角就會替自己賣命,擋住嶽彥,可是他錯了。張牛角是一頭喂不飽的野獸,他要的更多。

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他除了把希望寄托在張牛角的身上,還能做什麼?

於是,張角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人去給張牛角傳話,告知張牛角,隻要能夠消滅嶽彥的這夥官軍,他甘願退位讓賢,隻做太平道精神上的領袖,將整個黃巾軍交給張牛角統領。

其實,張牛角也在密切關注信都城的態勢,隻不過,他一直按兵不動罷了。

等到張角的信使抵達軍營時,告知了張角的想法,張牛角這才欣喜若狂,即刻讓信使回去轉達張角,明日就會出兵。

當夜,信都城周圍一片寂靜,官軍、黃巾軍都沒有采取任何舉動。

到了第二天早上,張牛角率領大軍出現在信都城西,但仍舊沒有采取什麼行動。

信都城南門的漢軍營寨裏,嶽彥見斥候歸來,便問道:“張牛角可有什麼動靜?”

斥候搖了搖頭。

嶽彥冷笑一聲,說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這張牛角是在等待,等我和張角鬥的你死我活之時,他再出兵,好坐收漁人之利。”

“主公,既然張牛角這條蛇已經出洞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該采取行動了?”許攸迫不及待的道。

嶽彥點了點頭,對斥候道:“即刻給鮑鴻傳令,讓他開始行動!”

“喏!”

嶽彥一早就製定了圍點打援的方針,之後由許攸、沮授、審配等人將這個方針逐漸完善,在來信都城的時候,故意在洚水河岸留下了一支兵馬,交由鮑鴻帶領,目的就是要抄略張牛角在河邊紮下的營寨。

斥候得到命令後,直接出了大營,前去給鮑鴻傳令。

嶽彥又讓人通知劉虞,約定半個時辰後,對張牛角展開攻擊。

而他則點齊兵馬,聚集兩千騎兵,與華雄、沈豹、高覽、皇甫堅壽一起準備對張牛角作戰。

張牛角這次隻帶來了一萬人,其餘的軍隊還在大營裏,按照他的目的,這次隻不過是來作秀的,象征性的出現一次,再象征性與官軍打一仗,然後說官軍厲害,無法戰勝,便可以退兵了。

而且這一萬人裏麵,大多數都是他無法說服的張角的部下,這次帶來,是當炮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