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3)(1 / 2)

列寧是一個自製能力極強的人,他在學習課程時,為自己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每天早飯後自學各門功課,午飯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晚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再讀書。他過去最喜歡滑冰,但考慮到滑冰比較疲勞,使人想睡覺,影響學習,就果斷地不滑了。他本來喜歡下棋,一下起來就入了迷,難分難舍,後來感到太費時間了,又毅然戒了棋。滑冰、下棋看來都是小事,是個人的一些愛好,但要控製這種愛好,沒有毅然決然的果斷性格是辦不到的。常常遇到這樣的人,嘴上說要戒煙,但戒了沒幾天就又開始抽了。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自製力品格的修養方法。孔子的學生曾參要求自己“一日三省吾身”。孟子則要求“守氣不動心”、“寡欲”和“盡心知天”,即要守住誌氣,不因利害得失、環境誘惑而動搖自己的誌向;不要因為物質欲望而喪失良心,破壞“五倫”秩序;充分了解自己的內心,把“善心”存起來就已知“天命”,達到品格修養的最高境界。程頤則倡導誠敬、致知、集義,就是內心專一,不陷邪思,使不善之心無以感動,無以得發;積極求知;內心信仰“義”,行動符合“義”,從而產生浩然之氣。

強化自製力,就是經常結合自己的實踐,對自己的行為、言論、思想進行反思和自糾,發現不妥當的地方,及時修改,以便逐漸完善自我。那麼自製力如何增強呢?下麵一些做法供你借鑒:

(1)該拒絕時就拒絕

在生活中拒絕別人是件很普通的事,因為人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不要害怕拒絕會失去友誼和朋友,相反一味承諾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難道會讓你的朋友滿意嗎?或許有些人開始不理解你,使你暫時失去了這份友誼,同樣對他而言,也會失去你這位朋友,他如果不在乎,你又何苦在意他呢?生活中一味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無非是想在朋友中留下一個好印象,但刻意去追求這個好印象而不敢拒絕或不好意思拒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會使你失去不該失去的利益,並使自己生活在無謂的壓力之中。

(2)“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的劉備曾告誡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小隙沉舟”,“螻蟻之穴,可潰千裏長堤”。荀子指出:“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知,聖心備焉。”就是說,人的自製力不是一朝一夕煉就的,它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隻有棄小惡,才能集成大善。平時不檢點,不積善,隨意性強,隻想有朝一日碰上緊要關頭,定會挺身而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平時不注意改掉小毛病、小缺點、小過失,對自己姑息原諒,日後必會釀成大錯,出大問題。

(3)積極慎獨,表裏如一

慎獨就是獨自反思,自查自糾存在的缺點和毛病。先哲尤其推崇這種品格修養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強調在無人監督時,不僅不能放鬆,反而要更加注意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受外界的引誘,能做到“不動心,不伸手,不邁步”,在“隱”和“微”上下工夫。當人們獨處單行時,他人看不見,聽不到,最易放鬆言行,不注意用良知和規範來要求自己。因此,必須堅持積極慎獨,表裏如一,驅除嘩眾取寵之心,做到有人在場和無人在場一個樣。不容許任何邪惡的念頭支配行動,不去幹任何不符合原則和道德規範的事,這樣才能防微杜漸,使自己的品格經得起任何環境的考驗,達到至誠、至善的境界。

自己主導,無怨無悔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可惜的是,沒有多少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通常我們隻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表現得很有主見,比如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等,可是一遇到大事,主見就不知跑到哪裏去了,總是依賴別人,指望著別人幫自己作決策、下結論,指望著別人來替自己處理這些重要事情。可是,你想過沒有,如果每一個決斷都需要別人替你作出,那你的人生還是屬於你自己的嗎?

能夠自己主導命運的人是不會這樣的,他們懂得如何為自己而活,清楚地知道自己追求什麼、迫切需要什麼,並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便取長補短,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路。

獲得第四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第一名的包傑是一個善於主宰自己命運的人,也為我們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榜樣。

大學畢業後,英語專業的他以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被推薦到外交部工作,但他卻主動放棄了這份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的好工作,因為到大連電視台做主持人對他來說更具吸引力。

在大連電視台幾年間,包傑通過努力把自己由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外行人”變成當紅主持人。但他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要不然就不會再次放棄、獨闖京城和取得現在的成就。

他“闖”進中央電視台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他主持的《激情創業》和《希望英語雜誌》兩檔央視節目。他說,在央視工作的這兩年間,進步和提高自己都能感覺得到,因為他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優秀的製作群體,和更頂尖級的精英人物思想碰撞、語言交鋒,這讓他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