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一打碎,一般人的正常反應,應該是馬上扭頭去看。但令鄭禦史有點吃驚的是,這個孩子的頭絲毫未動,仍然麵對著鄭禦史,但孩子的眼珠,卻禁不住瞟向門口--孩子這一係列動作,就好像一個人被卡住脖子、無法轉動時,而他又想看旁邊的東西,所以隻能轉動眼珠了。
但就在孩子轉動眼珠的時候,鄭禦史隱約看到,這個孩子的眼珠,好像與一般人很不一樣,他心中不由的一震--難道這孩子是“雙瞳”。
作為一個讀書人,鄭禦史當然知道,在曆史上,據說有人是“雙瞳”的,也就是說,一般人在眼白上,隻有一個黑色的瞳仁,而這有人卻有兩個。
相術認為,“雙瞳”是一種異相,象征著吉利和富貴,往往是帝王的象征,倉頡、虞舜、晉文公、項羽、李煜等,據說都是“雙瞳”。
但這個孩子又不是這種“雙瞳”。
因為當孩子眼珠一轉的時候,鄭禦史看到,孩子的左眼眼白上,竟然還有一個紅色的瞳仁!
這個紅色的瞳仁,平時隱藏在被眼皮遮住的眼白上,這個孩子如果不使勁轉動眼珠,別人是看不到的。
鄭禦史忽然明白,遇到這種突發情況,這個孩子之所以能不扭頭去看,很可能是他長期刻意這麼做的結果--因為他扭頭看東西時,眼白上的那個紅色的瞳仁,會更容易暴露出來,所以,這孩子應該在平時、就努力保持正對著別人,而盡量不左顧右盼,用這樣的方式,來避免眼中的那個紅色瞳仁被看到。
但在這麼一個陌生環境中,並且還是官府內,孩子應該內心很緊張,突然聽到碗被摔破的聲音,雖然他靠長期養成的習慣、能夠做到不扭頭去看,可還是不能控製自己的眼球,而正是他眼睛這麼一瞟的瞬間,那個紅色的瞳仁,就微微露了一下,而這個瞬間,被觀察入微的鄭禦史,準確的捕捉到了。
在一開始聽到這個孩子的傳奇經曆時,鄭禦史就隱隱覺得,這個孩子身上,必定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從一見麵,鄭禦史就開始暗暗觀察這個孩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但一直沒發現有什麼異常。
直到門口的碗、被打翻在地的時候,才出現這麼一個機會,讓鄭禦史發現這個孩子的眼,確實太與眾不同了--不但是“雙瞳”,並且另外那個瞳仁,竟然還是紅的,雖然鄭禦史讀書無數,學問淵博,野史軼聞也看了很多,但卻從沒聽說過有這樣的奇人。
難道這個孩子沒被蟒蛇吃掉,與他的特殊的“雙瞳“有關?還是這個孩子眼睛之外,還有更特殊之處嗎?
這個孩子很聰明,在下意識的瞟了一眼門口後,馬上覺得自己有點失態,便立刻把眼光收了過來,並趕緊低下了頭。
而鄭禦史則不動聲色,裝作什麼都沒看見,依舊接著和孩子聊天。
通過這短時間的接觸,鄭禦史已經感到,不管這個孩子有沒有其他奇術異能,單就聰明、智慧而言,就遠遠超過一般孩子。
聊了大概有一個多時辰,天已漸漸黑了,因為縣城離這個孩子的村子,有幾十裏路,所以,鄭禦史就在縣衙後院,找了間房子,留孩子住下了。
就這樣,把孩子安頓好,並吃完晚飯後,鄭禦史背著手、在屋裏來回踱著步子,苦苦思索著、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
在白天的談話中,鄭禦史最後也試著問了問孩子,是否在山裏見過那條蟒蛇,而孩子卻很幹脆的否認了。並且,鄭禦史還能看出來,孩子很不願意談那條蟒蛇似的。
而孩子的這種態度,反而越讓鄭禦史感到其中定有玄機。
鄭禦史憑直覺就能感到,這是個非常“特殊”的孩子,並且基本能斷定,這孩子身上一定藏著驚天的秘密,但至於是什麼秘密?
鄭禦史一時卻想不出來,隻能在屋裏艱苦的思索著。
那時,正是中秋時分,天高氣爽,皓月當空。
鄭禦史先是在屋裏踱了會步,又翻找了很長時間的書,希望能從書中、找到些關於孩子這種眼睛的記錄,但找來找去,依然沒有任何進展。
他心中煩悶,看看外麵的如水的月光,便緩步走到院子裏,伸了個懶腰,長出了口氣,並舒展了一下四肢,這才感到輕鬆多了。
過了一會後,鄭禦史來到後院,本想找那孩子再聊會天,卻發現孩子屋裏的燈,已經熄滅。此時,三更的鼓聲響起,鄭禦史這才意識到,夜已經很深了。
本想自己也回屋去睡,但看著皎潔的月光下,還有後院的山石、亭閣,覺得景色很美,於是,不由的詩興大發,坐在一個亭子裏,心中默吟起詩句來。
這個縣衙,原本是當地一位藩王的府邸,後來因為藩王犯了罪,被皇帝貶斥到其他領地去了,這裏就成了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