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淘氣的孩子也可愛
◇場景再現◇
在爸爸眼裏,小偉是一個特別淘氣的孩子,一點都不讓人省心。小偉會把爸爸的自行車氣給放了,然後用嘴去吹氣;爸爸給買的玩具,沒玩上兩天便被拆掉七零八落的,然後又哭著讓爸爸給重新裝好。還有,小偉特別能提問,提問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有些問題連爸爸也解釋不清。爸爸不明白,小偉的小腦袋瓜子裏究竟裝了些什麼。
有一次,小偉在電視上看到一些男女主人公接吻的鏡頭,問爸爸是怎麼回事。這次爸爸生氣了,狠狠地打了小偉的屁股。
爸爸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家的小孩都挺乖,小偉卻這麼淘氣。
◇深度詮釋◇
如果一個孩子機靈又淘氣,當他是別人家的孩子時很多家長都會誇他可愛有趣,當他是自己家的孩子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頭痛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表麵上看起來,淘氣的孩子有一身的缺點和毛病。但是,“淘氣”真的就一無是處嗎?淘氣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強,好奇心強是一種非常值得利用的教育資源。例如,孩子喜歡拆裝玩具,喜歡問為什麼,家長可以借此機會教給孩子知識,幫助孩子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專家蒙台梭利在談到兒童為什麼總是破壞玩具時指出,“這是因為他想知道這件東西的構造。”“他是在尋找玩具裏邊是否有有趣的東西,因為從外觀上玩具沒有一點使他感興趣的地方。”孩子想弄明白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為什麼會是這樣,而不能換成別的樣子。這種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背後隱藏著一種創造力。
發明了汽車的美國著名企業家福特小的時候是村裏公認的淘氣鬼。他的父親隻要一見到福特回家,便立即把手表藏起來。因為那些華麗昂貴的懷表經常被福特拆得七零八落。
福特經常偷偷溜到底特律鎮上,把臉貼在鍾表店的玻璃窗上,看店裏的師傅拿小鉗子修理手表。他有時入了迷,以至忘了時間,天黑時才匆匆跑回家。當福特和修表師傅熟悉之後,修表師傅有時還把不能用的手表送給他。這時,福特便會在房間裏整晚地分解組合,直到第二天淩晨三四點。福特的母親對他的好奇心非常關心和支持,他非常感謝母親。晚年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她給了我勇氣,教我忍耐和自律,這是我克敵製勝的法寶。”可以說,正是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使福特的心靈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聯想。淘氣的福特後來發明了汽車,並創辦了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車公司。
讓我們再來看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是怎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的。陳景潤有一個獨生兒子名叫陳由偉。一天,年幼的陳由偉獨自在家玩耍。他對一個精致的玩具小汽車特別感興趣,想拆開來看個究竟。可是拆開容易,要想再裝好可就難了,眼看著一個幾十元的玩具就這樣報廢了,由偉心想這下可闖禍了。果然,母親發現後,非常生氣地說:“這可是爸爸買給你的生日禮物,剛買沒幾天,你就把它弄壞了,看爸爸怎麼批評你。”
晚上,小由偉一直惴惴不安地等待著爸爸的批評。可出乎意料的是,陳景潤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非常和藹地笑著說:“由偉,爸爸陪你一起把玩具裝好,好不好?”就這樣,陳景潤破例放下手中的數學研究,和兒子一起搗鼓起玩具來,同時給由偉講解玩具的構造。經過一個晚上的努力,父子倆終於成功地將玩具恢複了原狀。
事後,陳景潤對妻子說:“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對。”
看了這個例子,我們可能都會稱讚陳景潤的教育方法:與孩子一起裝玩具,既保護了由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在拆裝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到了玩具的內部構造。同時通過為孩子裝玩具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了他,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負責,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教育方法益處多多,值得各位父母學習。
古代就有人說過:“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家長如果處處限製孩子的好奇心,束縛孩子的行為,將不利於孩子形成自信、勇敢、探新的性格。
◇迷津指點◇
給他們創造機會去學習、探索周圍的世界。例如,購置一些專門用於拆裝和組拚的玩具讓孩子玩。家長也可適當地參與進來,與孩子一起玩。
購買合適的兒童讀物、音像製品,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也可陪同孩子一起有計劃地學習。
多表揚,少批評,更不必為孩子的調皮大動幹戈。
◇智慧金言◇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珍妮·艾裏姆【美國】
82.吝嗇對孩子的讚美
◇場景再現◇
一直以來,蘇威的數學成績都不是很好,每次考試隻能有60多分。上初二後,蘇威在數學上下了很多功夫,暗暗發誓在期中考試時一定要考出好成績。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期中考試中,蘇威考出了90分的好成績。蘇威特別高興,放學後便興奮地把成績單拿給爸爸看,大聲地喊著:“爸爸,我考了90分了!我考了90分。”
爸爸拿過成績單後,並沒有顯出特別高興的表情來,隻是問:“你的同學他們考得怎麼樣?”
蘇威回答說:“啊?我們班一共有3個100分的,90分以上的有6個。”
“那你得意什麼呀,你才考90分,算什麼呀?”
爸爸的話讓蘇威立刻失去了興奮的感覺,接下來的幾天都是悶悶不樂,他不明白自己通過努力取得了好成績,爸爸為什麼不高興呢?
◇深度詮釋◇
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在從事某一項任務的時候,如果能夠及時得到積極的、正麵的反饋,能夠不斷體驗到成功,個體就會有更大的動力。相反,如果個體的表現得不到反饋,或者隻是消極反饋,沒有任何成功的體驗,那麼個體就會逐漸失去動力。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如果你的孩子通過努力取得的成績如果得不到肯定,孩子就會有一種絕望和無力的感覺,他就會喪失取得成功的信心,也會失去學習的動力。所以,孩子需要各位家長及時地、不斷地鼓勵和肯定,才會有繼續進取的熱情和信心。
想想看,為什麼總要關注孩子的名次呢?總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呢?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所取得的進步,更應該讓孩子的現在和過去比較,隻要孩子努力了,他就有收獲,就比他過去有進步,這就值得表揚。
◇迷津指點◇
爸爸要珍惜孩子取得的每一個進步,有時甚至不妨誇張一些地表揚孩子,讓孩子感到您是發自內心地為他高興、為他自豪。
挖掘出值得表揚的優點予以肯定,然後再就事論事地指出問題。這種積極而客觀的態度不僅不會打擊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支持和充滿信心。
◇智慧金言◇
讚賞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
——傑斯萊爾【美國】
83.尊重愛人對孩子的教育
◇場景再現◇
小剛8歲了。有一次,在看電視時,電視裏的演員說了一句髒話,小剛也學著說。媽媽聽見了,批評小剛,可小剛就是不聽。媽媽生氣地說:“你還說的話,小心我打你屁股!”
小剛急忙跑到他爸身邊,叫嚷著:“爸爸,媽媽要打我,快幫忙!”
爸爸便勸媽媽:“這麼點小事,算了算了。”
這樣幾次以後,小剛總是和媽媽作對,並且總以爸爸為擋箭牌。
◇深度詮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對待子女的態度不一樣,一方嚴厲一方放縱,會給孩子帶來負麵作用。不僅助長了兒子的錯誤傾向,還會有損於嚴厲的一方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所以理想的教育環境是父母雙方齊心合力,相互配合,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有分歧,這很正常,關鍵是父母雙方應處理好這個矛盾。父親如果不同意母親的教育方式,可以和母親私下進行討論,發表各自的意見,而決不應在一方實施管教的時候,插入其中進行幹涉。
◇迷津指點◇
丈夫要在教育理念上與妻子達成共識:一方管教孩子的同時,另一方不要庇護。當然,這不是說當兒子向你求援時,不予理睬。這時,你可以幫兒子分析一下為什麼媽媽要打他,是不是兒子有錯不改,怎樣就能避免挨打。你可以告訴兒子“把這個錯誤改下,媽媽就不會打你了”。這樣,兒子沒有了救星,無隙可乘,就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智慧金言◇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怎樣一種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爭當那種人。
——西格莉夫人【美國】
84.別在孩子麵前吵架
◇場景再現◇
小豔曾經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都很疼愛她,把她視作掌中之寶。可是,到小豔上初二時,家裏失去了往日的和睦。原來,爸爸被單位辭退了,一直都沒找到工作,脾氣也越來越壞。雖然爸爸還是很疼小豔,但是經常對媽媽發火。每次爸爸發火的時候,小豔都很害怕,甚至覺得世界末日來臨了。
看到爸爸發火的次數越來越多,小豔很害怕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分開,她很希望爸爸能夠和媽媽相親相愛地生活。小豔整天都為此心神不安,上課也沒心思聽講,放學以後不願意回家,晚上有時還會做惡夢。
◇深度詮釋◇
家不僅是孩子的生活依賴,更是孩子的情感寄托。經常麵對家庭“戰火”的孩子,容易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出現焦慮、多疑等症狀,而且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有研究表明,父母感情不和或父母離異,缺乏家庭溫暖和父母患精神疾病等家庭生活事件是造成青少年抑鬱的主要原因。因此,父母如果存在激烈的衝突、矛盾,也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麵前表現出來,以避免這種家庭陰影籠罩著孩子稚嫩的心靈,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還有一些愚蠢的家長,甚至想要將孩子帶入爭端以建立統一戰線,這是很嚴重的錯誤。這種行為隻能說明自己理虧,孩子也會察覺到這一點並常常要站在另一方那裏。由於孩子想在家庭矛盾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他們經常會自己參加到父母的爭端中。但這並不是他們的責任,而且他們也無力承擔起這個責任。他們這種做法不應該得到父母們諸如“一邊玩兒去!”之類的嗬斥,這會使他們感到更加恐懼。